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, 010-64865566-226,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。
“交叉潮”出现在钱塘江口处。喇叭状的入海口中央有一处沙坎,它把涌潮分成东潮和南潮。两股潮水在绕过沙洲后再度汇合时,则是一种互相交叉、拥抱、撞击的汇合,常常形成十字交叉状。交叉处,涌潮激烈撞击,浪如堆雪,涛高数丈,水声喧哗,水花在空中散落,宛如暴雨倾盆。
在海宁盐官的钱塘江上,一条渔船正对着凶猛的涌潮迎面开去。这种被称之为“斗潮”的是在潮还没来到时,船要先开足马力后退,然后把船头对准潮头。这时如果船稍稍有偏,在它跨越潮头瞬间,整条船就会顷刻翻倒。在和涌潮遭遇的那时刻,船头突然高高仰起,腾地一下,被抬上浪尖。这时每个人都得死命抓住把手。当船刚越过潮头,船头就一下子埋到了水里,甲板上水深没膝。在潮头后还有一列接一列的大浪。木船随着一阵阵大浪,一会儿跨上浪尖,一会儿跌进波谷,上下急剧颠簸。经过四五个浪后,水势才平稳。
图为2000年农历八月十八出现在老盐仓的回头潮,那是涌潮在撞击堤岸后,又以排山倒海之势翻卷回头形成的巨浪。钱塘江涌潮的破坏力很大。1953年,巨大的涌潮把安置在海宁县盐官一处海堤上的、高出海面6米、重1500公斤的镇海铁牛冲移了十几米远。涌潮掏刷河床,威胁海堤安全。从公元775年到1949年的1100多年间,钱塘江平均每5年发生较大洪潮灾一次。洪灾带来的咸水几度影响到嘉兴、湖州、吴江一带。而土地一旦经咸水浸泡,得四五年才能恢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