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作者本人与CNG联系, 010-64865566-226, 我们将为您同步地理网账号或丰富和完善专栏主页。
这位怀抱孩子的少妇刚从头人家里串门出来。在曼蚌,已婚女人一般不着上衣,而未婚少女则要穿上衣。女人结婚后,几乎所有的家务都由她们来做,包括上山砍柴、种地,但家里的大事、小事却是由男人来决定。
2003年,曼蚌寨第一次进行民选,选举出参加勐海县第11届人代会的代表。
在几种不同的结婚方式中,偷婚是小伙子们最引以自豪的方式。而被偷来的新娘则要在男方家独自静坐一夜,等候第二天的婚礼。
曼蚌小寨的妇女们也加入到了拉电线的行列中。电缆线要从从几十公里外,翻越几座大山后才能拉进寨子。
无拘无束,简单古朴曾是这里的基本生活方式。
自从1995年定居下来后,乡里在曼蚌建立了一所小学,并派来2个乡村教师。一、二年级一个班,三、四年级一个班,之后这里的孩子要到14公里以外的村委会所属的寨子里读五年级,而读初中则要到乡里。
在中国云南边境的亚热带雨林,一支自称为阿卡人的民族以游耕、狩猎方式世代生活在这里。1956年当地政府定为爱尼族,后划为哈尼族(哈尼族有30多个分支)。1994年寨子里出生了一对双胞胎,他们认为是恶鬼降临。于是遵从祖训杀死双胞胎,全寨搬迁。1996年在政府帮助下重新建寨,取名曼蚌小寨。寨子由8个血缘姓氏组成,有74户316人。他们遵从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,宗教头领及下属8个姓氏的寨老与曼蚌小寨村民小组共同管理寨子。原始的刀耕火种依然是他们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。几年后,我们走进了这个寨子,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数千年前。在以后的4年中,我们和他们一起走过了:从刀耕火种种植旱稻到水田的出现;从祖先居住的茅草房到住上了石棉瓦房;从祖先用点明子照明到通电用上电灯等一系列的蜕变过程。
当把砍好晒干的树木用火焚烧后,这片山林对于曼蚌村民才会成为能栽种的土地。
用扇子扬弃空谷壳,是刀耕火种的最后一道工序。
:村民们在森林里砍树来做船棺。以前,无论谁家的老人离世前,大家都要轮流守候;老人去世后,全寨要停止一切生产。在这里生存,需要彼此的帮助。
用棉花在大腿上纺线是这里每个女人必须具备的技能
野樱花盛开的时候,全寨新盖的房子已经初见雏形。2002年10月,国家的扶贫安居工程在曼蚌村动工了,寨子里的老人说:这一生终于可以看见瓦房了。
旱谷的栽种分为两人一对,男人用竹竿戳一个洞,女人把谷种丢进洞里。
2004年9月,几个男性村民正在搬运一个10千伏的变压器。变压器是曼蚌村寨通电工程的主要设备,当年秋天这里开始通电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