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雕研究笔记 成长的烦恼

金雕巢,高大上
金雕是大块头,体长可达1米,翼展2米有余。它们的巢自然也不小,通常直径至少1米左右,有的甚至超过2米。金雕夫妇会先用大树枝搭个“脚手架”,然后再用细树枝连接、填充,构建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平台,这里将成为亲鸟孵化和幼鸟活动的主要空间。筑巢时,金雕夫妇格外认真,会将树枝层层往上叠加(有的能垒起1米多高),每加一层都会用力踩实,不留任何安全隐患,甚至人站在上面都没事。巢一旦建好,金雕夫妇不会轻易放弃,常常使用多年(多个巢轮换)。
图为已经换上飞羽的小金雕,初具成鸟的霸气姿态。
金雕是大块头,体长可达1米,翼展2米有余。它们的巢自然也不小,通常直径至少1米左右,有的甚至超过2米。金雕夫妇会先用大树枝搭个“脚手架”,然后再用细树枝连接、填充,构建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平台,这里将成为亲鸟孵化和幼鸟活动的主要空间。筑巢时,金雕夫妇格外认真,会将树枝层层往上叠加(有的能垒起1米多高),每加一层都会用力踩实,不留任何安全隐患,甚至人站在上面都没事。巢一旦建好,金雕夫妇不会轻易放弃,常常使用多年(多个巢轮换)。
图为已经换上飞羽的小金雕,初具成鸟的霸气姿态。
大海捞针寻雕巢
我的硕士研究生,是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读的。大学本科时,我就觉得新疆的动物很神奇。得知能到这里研究金雕后,我更是兴奋不已。这个项目由我的导师、马鸣研究员牵头,按计划,第一步是先找到金雕巢,然后选取样本,持续观察记录,积累多年数据……
2011年春天,也就是我研一下学期开学没多久,行动开始了。在我国,金雕属于一级保护动物,数量稀少,活动领域大,找起来可没那么容易。马老师决定兵分两路(每队五六人):一路由“荒野新疆”(自然保护机构)和新疆观鸟会的成员组成,前往北疆准噶尔盆地的卡拉麦里保护区;另一路由马老师亲自带队,奔向新疆西北博乐市的别珍套山和阿拉套山。
我自然是跟着导师。从乌鲁木齐出发,驱车8小时赶到目的地。这里地处天山支脉北麓,有开阔的高山草坡和丰茂的针叶林。时值3月初,天地间依然寒风凛冽,一片萧瑟。金雕一般将巢建在高高的悬崖上,因此我们重点搜索山崖,远离道路和人为干扰的更要关注。兴致勃勃连找5天,为不耽误时间还常就近借宿牧民家,然而别说雕巢,连根雕毛都没见着。
看来凭我们的经验,茫茫天地间找金雕实在像大海捞针,马老师决定请当地林业站的朋友出山帮忙。果然没几天,他们就发现了不止一处金雕巢穴。
责任编辑 / 何长欢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