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座皇宫不一样:揭秘沈阳故宫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9年第11期 作者: 何全 

标签: 建筑文明   奇妙博物馆   

看了修故宫的故事,你想不想立刻去宫里逛逛,亲眼见证一下皇家级别的雕梁画栋?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,曾有过许多壮美的皇宫,但它们大都已经灰飞烟灭。而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*,正是如今仅有的两位幸存者。北京故宫无疑是历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,而坐落于关外、兴建于清初的沈阳故宫,则以浓郁的民族融合色彩、鲜明的北国特色,在中国古建筑中独树一帜。

沈阳故宫

旧称“盛京宫殿”,始建于清政权初创时,坐落在当时沈阳(盛京)城的市中心。分东路、中路、西路三组建筑群,总占地6万余平方米,有房屋500余间。

沈阳故宫凤凰楼

沈阳故宫的东路、中路分别修建于17世纪上半叶努尔哈赤、皇太极在位时,是后金(清)政权的宫殿。清军入关后,盛京宫殿改为清帝“东巡”祭祖时的行宫,18世纪乾隆在位时又增建了西路。三路建筑群修建跨度将近160年,功能、布局和艺术风格各有不同,却又彼此呼应、和谐一体。

北京故宫
公元15世纪初,明成祖朱棣夺位后迁都北京,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兴建新皇宫——紫禁城。永乐十八年(1420年)紫禁城建成,从此为明、清两代皇宫,历经多次局部重建、改建。清帝退位后改为“故宫博物院”。
北京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,房屋8700余间。它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,也是中华历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。
北京故宫(紫禁城)既对应星象中的天帝居所“紫微宫”,又遵循了《周礼·考工记》奠定的历代宫城布局:坐北朝南,四周环以城墙,以及“前朝后寝”——南部是以三大殿为核心的“外朝”,皇帝在此上朝、接见群臣和举行典礼;北部则为“内廷”,是皇帝和嫔妃们的生活区。整个建筑群气势磅礴,严谨有序,处处彰显着等级森严、皇权至尊。

整个沈阳故宫建筑群,体现了汉、满、蒙、藏等多民族的建筑装饰元素,融合了皇家建筑与地方民居的建筑特点。在中国建筑史上,沈阳故宫绝对是个很特别的“另类”。

沈阳故宫·东路  东路建筑群布局

沈阳故宫的东路建筑的排布,一看就与汉族宫殿明显不同,有学者认为是仿照游牧民族帐篷的布局—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