彩画里的博物学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9年第11期 作者: 曹振伟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博物广知   

沈阳故宫修缮工程中,最吸引眼球的项目就是彩画。所谓“雕梁画栋”,在木结构外涂饰颜料,最初主要是为了保护木料,后来却演变成了独特的装饰艺术。彩画不仅有极高的审美价值,而且蕴藏着许多有趣知识。我们请来彩画专家,从图案到颜料,逐一解读其中的博物学密码。

图案篇

在沈阳故宫中,能看到不同类型的彩画图案,有金光闪闪的龙凤、动植物、器物,有几何图案组成的规则纹样,还有一些人物故事。在其他古建筑中,有时还能看到更神奇的彩画:画着小天使、飞机、轮船、火车站……简直匪夷所思。其实,彩画画什么是很有讲究的,每一种图案都有它的历史渊源。

明清彩画五大类·和玺
建筑彩画自唐宋起,日益繁复艳丽,到明清已发展出庞大的体系。我国现存木质古建筑大多是明清的,因此,明清彩画也最容易看到。它按照图案内容,可分为和玺、旋子、苏式、海墁、宝珠吉祥草五大类。
和玺彩画以龙纹或凤纹为主要题材,皮条线、岔口、楞线等线条呈W形状,是等级最高的彩画,一般用于重要宫殿。沈阳故宫中路主殿崇政殿,就使用和玺彩画。

宝相花是个什么花?

在沈阳故宫“东所”,保存着乾隆时期的“掐丝珐琅宝相花大冰箱”:一个布满繁复花纹的保温箱,用来放冰块,冰镇饮料果品。除了惊叹“不插电冰箱”的神奇,你或许还会问一句:“宝相花”是什么花?

在传统纹饰中,“宝相花”是个很常见、却又很模糊的概念。建筑彩画也常使用宝相花图案,但它变化多端,有像牡丹、莲花、西番莲等各种花卉的模样。研究彩画时,往往会抛开宝相花的叫法,使用“西番莲纹”“莲花纹”这样更明确的称呼。

莲花是经典的国产花卉,在7000多年前半坡彩陶的纹饰中,就已有它的芳踪。先秦时,莲花纹开始与其他纹饰组合,逐渐呈现灵动活泼的形态,成为生命力的象征。佛教传入中国后,莲花又成为佛菩萨的经典符号,多了一份庄严。明清两代,抽象化的莲花纹饰“莲花水草纹”,常用于皇家陵寝、宗庙、城门等建筑的天花(顶棚)上。清代早期,建筑彩画中除了莲花水草纹,还大量描绘写生风格的莲花。

责任编辑 / 潘文君 林语尘 林依婷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