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耳鸢 猛禽的“中庸之道”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9年第10期 作者: 宋肖萌 

标签: 动物世界   博物广知   

“老鹰捉小鸡”,是好几代中国孩子的国民游戏。民间习惯把所有猛禽都俗称“老鹰”,但飞行姿态最典型、国内分布最广的一种“老鹰”,非黑耳鸢莫属。在房前屋后散养鸡的农村,黑耳鸢确实会飞下来抓小鸡,在母鸡面前灰头土脸也很正常……
黑耳鸢
别名:老鹰、老鸢、麻鹰
分类:鸟纲,鹰形目,鹰科(注:根据目前主流分类,黑耳鸢被列为黑鸢的一个亚种)
保护级别: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CITES附录II
候鸟或留鸟,全国所有省、市、自治区均有分布。体长54~69厘米,体重900~1150克。
黑耳鸢的翱翔姿态1:双翼弓起、收拢翼指
黑耳鸢的翱翔姿态2:双翼平伸、张开翼指

宽袍大袖,御风而行

2017年国庆前,我跟着朋友们爬上北京西山的一座山头,观察秋季向南迁飞的猛禽。只见天空中鹰隼接连飞过,最显眼的是体大翅宽、飞行沉稳的凤头蜂鹰,还有燕隼、阿穆尔隼、红隼、雀鹰和日本松雀鹰等灵活的小型猛禽。

突然,三只大个儿猛禽出现在对面山顶。它们借助山间的上升气流,不断盘旋升高,越飞越近。我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一只,发现是种没见过的猛禽:它身材苗条、双翼颀长,尾羽略呈叉状,于是我瞬间确定了它的身份,不禁喊出了声:“黑耳鸢!”然而旁人全都十分淡定—毕竟黑耳鸢是我国最常见的猛禽之一。

平复了一下心情,我继续观察空中盘旋的黑耳鸢。它们的细瘦身子配上宽大翅膀,像是穿着“宽袍大袖”。双翼末端各延长出六枚深色的初级飞羽,如同用力张开的手指,被称为“翼指”。

此时黑耳鸢们正借助空中的气流翱翔,只见它们双翼平伸、尾羽微展,几乎不扇动翅膀,仅靠张开的翼指维持姿态稳定。转向时,它们只需轻轻扭转尾羽,动作优雅流畅。它们翱翔时的姿态简直就像风筝一样,怪不得我们放的风筝叫做“纸鸢”,而鸢的英文名叫做“Kite”呢!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