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只“蛉虫” 随身听

蛉虫家族
蛉虫,其实不是昆虫学上的名词,而是中国民间对蟋蟀总科中那些身体纤细、鸣声清幽的小型种类的称呼。这些虫子的鸣叫音量适中,不刺耳,如溪水叮咚,清新悠远,即使是好静的人,也不会觉得吵——非常适合养在室内。而且,饲养它们的器具也比较袖珍,甚至火柴盒大小即可——非常适合上学、上班的人饲养。把虫盒往兜里一揣,就有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宠物,从此你的生活,也拥有了沁人心脾的背景音乐相伴左右。

蛉虫的饲养器具很迷你,一手就能掌握。

蛉虫里有许多种类都很精致小巧,自带仙气儿。图为灌木栖的银哨竹蛉(斑角树蟋)。
在“玩虫界”,有这么几种蛉虫堪称明星。它们要么精致得像个微雕艺术品,要么叫声如同天籁,要么二者兼而有之。根据栖息环境,可以把它们分成三大类。挑选出你最钟爱的那一种吧。
地栖
此类蛉虫生活在草丛根部,或石堆瓦砾间,偏好阴暗潮湿的环境。颜值不高,都黑乎乎的,但胜在叫声悦耳。

马蛉
(日本钟蟋)
多见于丘陵地带,沟渠草丛均可见到,因其飘逸的金属撞击拖音,在北方普遍被称为“金钟儿”。在日本也是着名的鸣虫。一对前翅十分巨大,鸣叫时如孔雀开屏。
(日本钟蟋)
多见于丘陵地带,沟渠草丛均可见到,因其飘逸的金属撞击拖音,在北方普遍被称为“金钟儿”。在日本也是着名的鸣虫。一对前翅十分巨大,鸣叫时如孔雀开屏。

磬蛉 (刻点铁蟋)
身体如同一颗瓜子,触角中间有一段发白,足橙黄色。它的叫声也是金属撞击声,但没有马蛉那么飘逸,更偏规则,如同敲磬。有趣的是,雄磬蛉要在雌虫靠近时才会鸣叫,但把公母养在一个盒里又不叫了,事儿多得很。为此人们会用专门的的鸣虫盒,把公母分别养在一个盒子的两个单间里,中间留一条缝,让公母触须可以搭到,却无法碰面。营造出这种若即若离的“暧昧”状态,矫情的雄虫才会叫个不停。
身体如同一颗瓜子,触角中间有一段发白,足橙黄色。它的叫声也是金属撞击声,但没有马蛉那么飘逸,更偏规则,如同敲磬。有趣的是,雄磬蛉要在雌虫靠近时才会鸣叫,但把公母养在一个盒里又不叫了,事儿多得很。为此人们会用专门的的鸣虫盒,把公母分别养在一个盒子的两个单间里,中间留一条缝,让公母触须可以搭到,却无法碰面。营造出这种若即若离的“暧昧”状态,矫情的雄虫才会叫个不停。

水蛉 (白须双针蟋)
常见于山谷河滩和铁道枕木下的石砾中。在南方,从初秋一直到数九寒冬,只要出太阳,铁路沿线都能听到它悠悠的鸣声。
常见于山谷河滩和铁道枕木下的石砾中。在南方,从初秋一直到数九寒冬,只要出太阳,铁路沿线都能听到它悠悠的鸣声。
高层树栖
只在树的高处鸣叫。种类相对比较少,主要就是片蟋属的成员,梭形的虫体独树一帜,体型大,食量也大,叫声响亮。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