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蜘蛛”的超能力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9年第08期 作者: 百特曼 

标签: 娱乐底片   

蜘蛛侠的每个电影系列,都要重启一遍“小蜘蛛”彼得·帕克的成长之路:他永远都是纽约的高中生,每次获得超能力都要被实验蜘蛛咬一口,然后再从“菜鸟级”开始行侠仗义。今年这部《蜘蛛侠:英雄远征》,小蜘蛛在对阵“神秘客”的战斗中,又将他那套超能力绝招淋漓尽致地演示了一番。我们知道它们来自蜘蛛,但蜘蛛的这些绝招又是怎么来的呢?这次,我们必须解读一下。

飞檐走壁:脚底长毛墙上飞

蜘蛛侠的超能力当中,首当其冲的就是飞檐走壁。不论是楼壁墙面天花板,甚至是光滑的玻璃表面,他都能“抓握”牢靠,如履平地。现实生活里,对于蜘蛛满墙爬这事儿,人们好像觉得理所当然,但你知道这是怎么实现的吗?

会爬墙的蜘蛛(其实还有些蜘蛛没法应付光滑墙面),足底都长有浓密毛丛。人们很早就发现这个特征,便认为蜘蛛爬墙的原理,和衣服粘上猫毛差不多,纯靠与墙面之间的静电吸力。在漫画里,蜘蛛侠飞檐走壁的官方解释,就是静电力。

会爬墙的蜘蛛,足底都长有浓密毛丛。图中黄色长毛的是腿上的触毛,足底的白色短毛才是“爬行毛”。

然而后来的研究发现,这其中另有玄机。若把蜘蛛足底的毛放大几千倍,会发现它呈扁片状,上面还长有“短毛”凸起,这些凸起在扁片的两面分布悬殊:一面密布,一面稀疏。再细看密布的那些“短毛”,末端膨大成扁平的三角形,叫做“端脚”。蜘蛛爬墙时,正是靠这些端脚,和墙面紧密接触。而端脚粘在墙上,靠的不是静电力,而是物理粘附力——暴露在空气中的物体,表面常会吸附水分子,形成薄薄一层水膜,通常只有几个分子厚,所以肉眼察觉不到。“短毛”的膨大末端和水膜产生分子间作用力,就会产生吸附效果。一个端脚的吸力微乎其微,但足底每“片”毛上有500~1000根端脚,再乘以足底的片状毛数,产生的吸附力,就超过蜘蛛自身体重的100倍。即便蜘蛛只用一只脚“抓”墙,也足够在风中荡秋千了。可若是空气极度干燥,墙面没了这层水膜就不行了,蜘蛛也难免脚底打滑掉下来。

初获超能力时,帕克同学还不太会用,手粘上东西常拿不下来,闹出不少笑话。现实中的蜘蛛,又是如何“松手”的呢?别忘了这些“黏性”端脚,大都只长在足底毛的一侧:当足伸出、向外用力时,长有端脚的一面正好能紧抓墙面;但当足回撤、向内用力时,端脚被从墙上掀起,足底毛以光滑面触墙,脚便解锁。这样,蜘蛛腿便能在墙面收放自如了。

责任编辑 / 矫天扬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