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若 清溪流水草自洁
标签: 草木庄园
草木ID卡
杜若,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有野生,见于林间山谷阴湿处。杜若为多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,叶互生,长椭圆形;聚伞花序排列为圆锥状,顶生,花小,白色;果实浆果状,球形,成熟时蓝黑色或紫黑色。杜若植株入药可治蚊虫叮咬,也可栽培用作观赏。


征收灵药误读诗
唐朝初年,征税令下达到了坊州(位于今陕西省延安市境内),大小官员无不惊讶。户部征税本是寻常事,需要上缴的非钱非粮,而是药材——这也不值得大惊小怪,各地上缴风物土产,历代皆有。只是要坊州上缴的药材,写明了是“杜若”。杜若?这种草药产于南方湿热之地,怎么也轮不到地处陕西的坊州吧!负责此事的坊州官员尹贞,决定如实向户部提出疑问。
然而官拜“度支郎中”一职的户部上司,却对尹贞的提问不屑一答,回复的批文只是说:你不读诗书,不学无术,所以不知道杜若是坊州特产;而我呢,官职是“郎中”,对应天上的“郎位”星官,才学无双,你照我说的去办就对了。尹贞一看,你不答疑,我就按规矩写公文拒绝执行呗。尹贞在回复的公文里说:坊州不产杜若,天下皆知,户部郎中大概是读过南朝诗人谢朓的诗句“芳洲多杜若”,所以想当然了吧?是芳草萋萋的阴湿水泽那个“芳洲”,不是地名坊州,您还自称“郎位”星官,不怕二十八星宿集体来笑话你吗?这场争执最后惊动了唐太宗李世民,尹贞的回复把皇帝给逗乐了。太宗御笔亲断,尹贞有才识,敢说真话,应该升官,那位自诩“郎位”星官的糊涂虫则被罢免了。

香草高洁可言志
古时的杜若通常以根茎入药,之所以被当作一种税收,是因为早在汉代成书的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就将它列为上品,称它具有祛风顺气之效。由于生在水泽之畔,不仅谢朓的诗句中称“芳洲多杜若”,早在《楚辞》里其实就有“采芳洲兮杜若”之说。
责任编辑 / 王辰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