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 神化不测 万类之宗

万物皆祖于龙
在《海错图》中,经常可以感受到聂璜对龙的好奇。并且他多次宣扬一个理论:万物皆祖于龙。即龙是一切生物的祖先。
因为在他生活的清朝,民间充满了这类传说:龙为至阳之物,能和万物交配,生下似龙非龙的生物。和马交配,马就会生出龙驹。和牛交配,牛就会生出麒麟。还有“龙生九子不成龙”的说法:传说龙有九个孩子,名叫蒲牢(钟钮上的神兽)、狻猊(香炉脚的狮头形象)、赑屃(驮石碑的龟形动物)、螭吻(大殿正脊两端的龙头)等等,它们面相似龙,但又与龙有别。聂璜据此认为,龙的后代既然变化多端,那么世间生物往回追溯,共同的祖先应该都是龙。这个观点,在西汉的《淮南鸿烈》(即《淮南子》)中,就已被提出:“万物羽毛鳞介皆祖于龙。”这更给聂璜来了颗定心丸。他觉得:“《鸿烈》之文出于汉儒,汉儒去古未远,必得古圣精义。”

儒生都有这样的通病,认为理论越古越接近真理,时代越古越淳朴和谐。事实当然不是这样。上古时代充满了野蛮杀戮,古人说的也未必是真理。聂璜并不知道,“万物羽毛鳞介皆祖于龙”只是一句纯粹的臆测,没有任何证据。他举的“龙和牛交,生出麒麟”,其实是非常晚才诞生的传说。麒麟在先秦、两汉的早期形象,是一种独角小鹿,角端被肉球包裹。并无半点龙形,也没人说它是龙的后代。后世艺术演变中,才逐渐被加上鳞片、龙头。在“龙化”之后,人们忘记了它的最初起源,就把它附会成龙子龙孙了。而“龙生九子”的说法,到明朝才出现,且版本不一,显然也是附会而成。


不敢画的龙
聂璜并不知道这些,他还是把龙作为万物之祖崇拜,并且在《海错图》中,给予龙最高的待遇——书中每个物种都有一首小赞,每首赞有四句。唯有龙的小赞翻了个倍,是八句: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