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带水果 出道之路 探访海南果园

郑先生的果树下都有这样的竹竿,撑着硕果累累的枝条。这些支架并不是为了帮果树分担重量,而是为了把果实从树冠的阴影里“拉”出来,让它们晒到阳光,这样芒果才能更好地“转色”。
四川人在海南买四川芒果
一下飞机,4月的三亚就用30℃以上的气温迎接了我们。跟着研究热带作物的李文标老师,我们直奔三亚湾附近的芒果园。午后的毒辣日头真教人吃不消,抵达果园时,大家都快中暑了。园主郑先生见我们这副怂样,笑道:“北方人到了这儿,水土不服啦。”想想可不是么,除了南海诸岛,全中国跟三亚一比都成了“北方”!

吹着风扇、喝着郑先生泡的茶,我们一边回血,一边跟他聊了起来。说起三亚的芒果,编辑们也是见识过的——去年8月就有编辑来过三亚,被超市货架上种类繁多的芒果震撼,最后每样都买了几个。但郑先生听了,哈哈大笑:“你们买的芒果根本就不是‘海南特产’。”
芒果的确是海南种植面积最大的热带水果,但他说,每年差不多7月起,海南芒果就绝迹江湖了,市场上全是广西、云南和四川产的芒果。“去年我见过几位四川游客,7月份来海南,高高兴兴地买了很多‘凯特’芒果,当成特产带回去了。其实这个品种海南就没人种,市场上卖的都是从他们四川运过来的!”郑先生笑道。我们瞠目结舌,赶紧抄笔记——以后下半年来海南旅游,再也不买芒果当手信了!

和我拉钩的辣椒芒

矮化的芒果树跟一个苏编辑差不多高。

大贵妃芒的果核很鼓,小贵妃芒的果核则是薄薄一个扁片儿,所以小的果肉更多、市价更贵。

遇到台风,怀疑人生
海南水热条件得天独厚,芒果全年都可以开花结果。然而果农们却像约好了一样,买卖只做到6月。这其实是个趋利避害的“自然选择”。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