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蛾国”解密
文章出自:博物 2019年第07期
标签: 读编互动

(1)黄刺蛾茧和幼虫:树杈上“沾着巧克力酱的蛋”,是黄刺蛾的茧。磕开里面是黄色的蛹,能吃,好吃,搁火上烤香了吃。不过要是见了它俗称“洋辣子”的幼虫,可别碰,蜇手。黄刺蛾分布甚广,除了西北地区和西藏,全国各地都有。
(2)杨二尾舟蛾幼虫:两条翘起的红色“天线”,有点像京剧人物头上的翎子,角度刚好时还能“比心”,看着很萌。其实那是尾端皮肤延伸形成的软管套,平时收起,遇敌时腹腔充血把它们翻出来吓人。

黄刺蛾幼虫(1)

芋双线天蛾幼虫(6)

扁刺蛾幼虫(3)

柳木蠹蛾幼虫(5)

杨二尾舟蛾幼虫(2)

背刺蛾幼虫(13)

枯球箩纹蛾幼虫(4)

槐尺蠖幼虫(8)

桑尺蠖幼虫(9)

樗蚕蛾幼虫(10)

蚁舟蛾幼虫(11)
(3)扁刺蛾幼虫:浑身蜇刺,跟黄刺蛾幼虫一样不好惹,博物君不小心一坐,屁股都被蛰红了。
(4)枯球箩纹蛾幼虫:头尾都长着张牙舞爪的长肉突,肉突上全是刺,顶上还打卷,走的是“暗黑哥特”风格。等它长大些,肉突会自动脱落,出落成气质普通的老龄幼虫。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