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长尾”善舞 全靠“拍拖”

5月的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刚好是萤火虫开始“爆发”的季节。一直想拍摄萤火虫闪着光的细节照片,尝试过各种手法,却都不太理想。如果用弱光慢快门,不太现实:慢快门要求拍摄对象完全静止,而萤火虫很少有老老实实不动的时候。用高速快门加闪光灯强光:萤火虫可以拍得很清楚,但闪光灯太亮,就看不出萤火虫的灵魂——腹下的萤光了。我反复思量着:是不是可以通过手动设置闪光灯,将亮度降到最低;再用柔光板——距闪光灯尽量远;这样让“闪光”化作尽可能弱的“泛光”,应该就不会亮过萤火虫的发光器了吧。
招数琢磨好了,再重出江湖。放眼望去,萤火虫倒是不少,可都在空中翩翩飞舞,根本无从下手啊!干脆关上头灯,好好欣赏一下漫天飘飞的萤火吧。萤火虫飞行能力并不太强,经常都是忽高忽低地飘飞,萤光在空中划出小段弧线。突然,有只萤火虫改变了飞行轨迹,俯冲而下,径直掉落在不远处的小水塘里。我看着那亮点儿漂在水面上,它随着水流打了几个转,然后开始缓慢地直线上升——这肯定不是飞行状态,萤火虫又不是直升机。我打开头灯照过去,原来这小家伙正顺着水边生长的木贼枝条往上爬呢。



只见它爬到枝条顶端,然后开始清理身体,这可是绝好的拍摄时机啊!我用设置好的闪光灯弱光,轻易就拍到了几张主体清晰、又带萤光的照片。只可惜画面缺少动感。我试着把快门速度调慢到1秒,然后对焦,在按动快门的瞬间拖移相机。再看显示屏回放,我立刻充满了成就感:萤火虫被闪光灯瞬间定影保持清晰,它腹部末端的萤光,则被拖移出一条流畅、飘逸的黄绿色光带,看起来就像是自然飞行的轨迹!趁着它还在枝头整理妆容,我继续尝试各种不同角度和幅度的“拍拖”——先按快门拍,紧接着再拖动相机,终于营造出更加完美的萤光“飘带”。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