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拿马雨林科考记



凉风吹拂四百万年
1月12日,抵达保护区。这是我第一次来,但一见到保护区的“营地”就倍感亲切——开放式的高脚木造平台,顶棚铺着厚厚的棕榈叶,感觉像我国傣族竹楼和杜甫草堂的混合体。不过没有墙,因为这里气候湿热,不需要。在离地两米的平台上支起帐篷,挂上吊床,就可以休息了。
第二天,保护区主管利德先生亲自带我们熟悉地形。先从营地徒步,爬上制高点——圣布拉斯山脊。利德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巴拿马人,年轻时在美国名校读了个工商管理硕士,毕业后放着赚大钱的生意不做,回到巴拿马研究雨林生态保护,转眼已近20年。他堪称“巴拿马雨林活字典”,是个热情的话痨,林中所见一花一木,都有讲不完的故事。此外他还熟练掌握两种猴子的“语言”,他和猴一起啼叫时,我都听不出来区别。在利德先生的热情解说下,营地到山脊短短几百米,我们一会儿看蜘蛛兰,一会儿看子弹蚁,整整走了两小时。

山脊上有个了望台。登台落定,利德先生卸下背包,没想到他从里面掏出的竟然是8张吊床。什么节奏?我稀里糊涂地跟大家一块儿将吊床扎系牢靠,都躺了下来——原来这是“听讲姿势”。利德先生躺着开讲了:我们正躺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距离最近的山脊上,两洋相隔不到60公里,比巴拿马运河还要短!
巴拿马虽然连接南、北美洲两块大陆,却主要是东西走向。圣布拉斯山脊是南北分水岭,落在此处的雨水,向南流进太平洋,向北汇入大西洋。后来我们多次沿山脊采集标本,每当有小伙伴想要小便,我们就要打趣:进太平洋还是大西洋?
责任编辑 / 潘文君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