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军基地 选址地理课
标签: 博物广知

挪威的盖朗厄尔峡湾。曲折幽深、终年不冻的峡湾,是史前冰川在陆上侵蚀出峡谷后、又经海水倒灌形成。峡湾堪称挪威的招牌风景,也很适合停泊军舰。
自然地理选址篇
群山环抱,防守可靠
海军基地一般都选在山体环抱、避风良好的海湾里。“大湾套中湾,中湾套小湾”的复杂地形是上选。这样既能把风浪尽量“屏蔽”在外,群山、水道又能形成军事屏障,增加敌人从陆上和海上发动攻击的难度。如果是多雨雪大雾的气候,还能增加一层空中屏障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德军战列舰“提尔皮茨号”就藏身于幽深曲折、阴雨绵绵的挪威峡湾里,盟军花了近3年才将其击沉。
另一方面,海军基地的地形也要便于通往后方腹地,以满足物资运输的需求。尤其是军舰和船厂有不少体积超大的构件、设备,如果往来后方工厂的火车需要钻山穿隧道,这些东西就很难运输,严重影响基地的保障能力。

1942年,躲在挪威峡湾里的德军“提尔皮茨号”战列舰。峡湾环境虽然保护了它——盟军用了将近三年才将其击沉,但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差,战舰每次被炸伤后都要“宅”在港内修理几个月。

法国地中海舰队的主基地——土伦港,位于群山环抱之中,避风良好且易守难攻。1793年,年仅24岁的拿破仑正是凭借攻克土伦之役,一举成为名将。

水深要足,以容巨舰
几百年来,人类造船越造越大,对港口的水深要求也一再增加。如果要停靠大型航母、核潜艇,军港停泊区和航道的深度至少也要十几米以上。如果再浅,就得进行大规模的疏浚工程,可能得不偿失。

特鲁克群岛(现名楚克岛)位于中太平洋的加罗林群岛东部,是一个内有多处珊瑚岛的大型泻湖,为天然深水良港。1920年日本获得该群岛,将其打造为要塞式的海军基地,号称“日本的珍珠港”,直到1944年被美军攻占。
像美国珍珠港虽港湾优越,但通往外海的唯一航道水深较浅。20世纪初经过疏浚后,航道深度达到13.7米,才具备了成为大舰队基地的条件。而在二战期间,太平洋上的特鲁克群岛和乌利西环礁,虽是陆地狭小、且毫无工业基础的珊瑚岛,却因有宽广的深水泻湖而成为良港,分别被日、美海军选为战时的前沿主基地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