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说我说
文章出自:博物 2019年第04期
标签: 读编互动
“过洋牵星”之术
吴源沛 山东威海
喜欢3月的地图专题,最开始那“山海经”的设定太好玩了,佩服画师的脑洞!几篇关于地图的文章让我大开眼界,尤其是南太平洋岛民的航海图,居然能用木条模拟海流的方向和角度,简直太神奇了。杂志里还出现了郑和下西洋时用的航海图,图上画了些星座,旁边还标注着“北辰星一指平水”之类的神秘文字,有什么含义啊?



博物:那图上的标注文字那么小,难得你看得这么精细!在《郑和航海图》中,这种图叫“过洋牵星图”,用于在航行中指导船长测量天上星辰的高度角,从而定位导航。用法是这样的,站在船头甲板上,手拿专门的“牵星板”。牵星板有大小不一很多块,可以说是一套与人体结合使用的量角器,每一块板分别代表不同的手指高度(牵星板出现之前是用手指测星辰高度角的),所以这些牵星板分别称为“一指”“二指”……直到“十二指”。面对所要观测的那颗星,选一块最合适的牵星板,将手臂打直保持水平,使板垂直于海平面,同时其下缘在水平线上,上缘能对准星星。再看所用这块牵星板是“几指”,即代表这颗星的高度角。然后,将所测的高度角与牵星图上的数据一对照,就能得出船所在的大概位置,从而调整航行方向——这就是中国古代说的“牵星术”,至少唐朝就已经出现了。
现代学者计算出,“一指”大约为2度。“北辰星一指平水”指的是北辰星(北极星)以水平面为基准,高度角为2度。由于在低纬度地区,北辰星不太好观测,郑和船队同时还使用织女星、布司星等其他恒星作为观测对象,以确保定位、航向准确。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