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托西银矿 改变世界的魔鬼矿山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9年第03期 作者: 何全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

虽说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们常用“银子”买东西,但其实白银在古代中国长期是稀缺资源,很少在民间流通,直到明代时才成为通用货币。而造成这个改变的,是万里之外南美洲的一座超级矿山……

图中的山峰是波托西银矿所在地——今天玻利维亚境内的富饶山,山脚下是波托西城。
博物馆中的明代50两银锭。

来自远方的白银

“用银子买东西”这种设定,其实从古代名着就开始了。讲宋代故事的《水浒传》和《金瓶梅》,甚至唐代背景的《西游记》,书中都有大量用银子吃饭、购物、付酬劳的描写。

吞噬生命的矿井
波托西银矿海拔超过4000米,使采矿工作异常艰辛。在殖民者驱使下,印第安矿工们一批批被赶进空气稀薄、粉尘弥漫且幽暗狭窄的矿坑里,平均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,嚼古柯叶几乎是唯一的慰藉。加上提炼白银要使用有毒的汞,矿工完全是用生命在挖矿,大部分都会因疾病缠身、营养不良而在40岁前死去。在波托西银矿开采的三个世纪里,约有800多万矿工丧生,难怪当时有传教士称其为“地狱的入口”。

这三本书的作者都是明代人,他们笔下的生活细节,主要是参考自己的生活经验。从明初开始,白银便在民间广泛流通,但直到16世纪后期的隆庆年间,官方才正式承认了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——这其中有复杂的经济、社会原因,但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:从那几年开始,外来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。

根据不同历史学家的估算,从隆庆到崇祯的明代最后77年里,流入中国的白银可能有1.4亿~3.5亿两之多。这些白银主要开采自南美、墨西哥和日本,其中产量最大的,是位于今天玻利维亚境内的波托西银矿。

17世纪的西班牙大帆船和银币。

富饶山上有宝藏

波托西银矿位于南美安第斯山区的一座山峰中,曾是印加帝国的领土。印加帝国素以盛产金银着称,也因此招来了西班牙殖民者的侵略。相传,印加倒数第二代统治者怀那·卡帕在位时就在波托西发现了矿脉,然而在准备开采的前夕,有声音告诉他们这座银矿命中注定不属于他们,而属于“其他人”。

责任编辑 / 刘莹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