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图中的多维世界 特色地图赏析
我喜欢地图,在阅读不同地图时,时常会产生莫名的兴奋感。凝视着地图上每根线条、每个注记,我会想象它们所代表的远方某个真实区域,也会推测它们背后藏着制图者对这个世界怎样的认知。在我看来,一幅地图除了它的实用价值,也是使用者与制图师之间跨越时间、文化与地域的精神交流。
一幅地图就代表一个“小世界”,如果对比一下出自不同年代、不同人群的地图,你就会发现,这些“小世界”碰撞的背后,都是人们对这个世界探索的过程。
漂洋过海,开局一张图

比萨航海图
在大航海时代之前的欧洲,航海图长什么样呢?可以看看现存最古老的航海图——13世纪的《比萨航海图》。这个以斜塔闻名的意大利城市,在中世纪曾是航海重镇,贸易范围远达地中海和黑海各大港口。比萨航海图的覆盖范围就是这两片海,上面密密麻麻标注了1000多个地理名称。图上纵横交错的网络线条,则是罗盘定位网,能帮助航海者保持正确航向。
在大航海时代之前的欧洲,航海图长什么样呢?可以看看现存最古老的航海图——13世纪的《比萨航海图》。这个以斜塔闻名的意大利城市,在中世纪曾是航海重镇,贸易范围远达地中海和黑海各大港口。比萨航海图的覆盖范围就是这两片海,上面密密麻麻标注了1000多个地理名称。图上纵横交错的网络线条,则是罗盘定位网,能帮助航海者保持正确航向。

马绍尔木条航海图 马绍尔群岛居民,年代未知
下面这个由小木条拼成的网格,看起来很难与地图联系到一起,但它确实是一幅实用的航海地图。这幅木条地图的制作者,是马绍尔群岛上的密克罗尼西亚人。该群岛位于远离大陆的太平洋中部,由1200多个岛礁组成两条岛链。为方便在各岛之间航行交流,岛民们发明了木条地图。他们把椰子树的叶柄削成木条,捆扎起来,形成一种简单的坐标系统。贝壳或珊瑚石块代表岛屿,一根根小木条则代表海流方向——在缺乏参照物的大海上,海流是识别方位的重要手段。
木条地图的用法,其实不太难:只要记住它表现的是方向、角度,而不是距离。比如要从南方的一个岛屿航行到北方的另一个岛屿,在航行到各个海域时,会先后遇到不同方向的海流。水手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来确认航行方向,再把船边的海流方向与木条地图做个对比,就能知道自己的船处于大致哪个海域、以及有没有“跑偏”了。
下面这个由小木条拼成的网格,看起来很难与地图联系到一起,但它确实是一幅实用的航海地图。这幅木条地图的制作者,是马绍尔群岛上的密克罗尼西亚人。该群岛位于远离大陆的太平洋中部,由1200多个岛礁组成两条岛链。为方便在各岛之间航行交流,岛民们发明了木条地图。他们把椰子树的叶柄削成木条,捆扎起来,形成一种简单的坐标系统。贝壳或珊瑚石块代表岛屿,一根根小木条则代表海流方向——在缺乏参照物的大海上,海流是识别方位的重要手段。
木条地图的用法,其实不太难:只要记住它表现的是方向、角度,而不是距离。比如要从南方的一个岛屿航行到北方的另一个岛屿,在航行到各个海域时,会先后遇到不同方向的海流。水手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来确认航行方向,再把船边的海流方向与木条地图做个对比,就能知道自己的船处于大致哪个海域、以及有没有“跑偏”了。

太平洋岛民航海时主要靠海流定位,但海流本身很难用感官识别,怎么办?其实,不同方向的海流(用木条表示)相互影响,在海面会呈现出高低、方向不同的波浪(图中弧线)。有经验的水手,可以通过波浪判断,船只所在位置距离哪条海流近、哪条海流远,进而推断出航行的正确方向。
把世界切成几瓣

三叶草世界地图 海因里希·邦廷,1581年
在宗教至上的中世纪欧洲,地图也可以成为宣传基督教义的载体,这时精确度就不是主要追求了。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大航海时代早期,1581年的《三叶草世界地图》便是如此。
该地图由德意志神学家邦廷绘制,地图中心是圣城耶律撒冷,三片大小相同的“叶瓣”分别代表欧洲、亚洲和非洲——“世界三大洲”是古希腊时代以来的传统地理观,三叶草则象征着基督教的“三位一体”教义。三大洲之外的海洋中,点缀着人鱼、海怪和帆船。至于当时已被欧洲人知晓的美洲大陆,则被扔到了地图左下角。
在宗教至上的中世纪欧洲,地图也可以成为宣传基督教义的载体,这时精确度就不是主要追求了。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大航海时代早期,1581年的《三叶草世界地图》便是如此。
该地图由德意志神学家邦廷绘制,地图中心是圣城耶律撒冷,三片大小相同的“叶瓣”分别代表欧洲、亚洲和非洲——“世界三大洲”是古希腊时代以来的传统地理观,三叶草则象征着基督教的“三位一体”教义。三大洲之外的海洋中,点缀着人鱼、海怪和帆船。至于当时已被欧洲人知晓的美洲大陆,则被扔到了地图左下角。

美国中心航线地图 沃尔特·金格里,1943年
1943年,美国一位高中校长发明了一种“花瓣形投影法”绘制世界地图。这种地图跟《三叶草世界地图》有些类似,但“分瓣”增加到6个,并把北美洲放在地图中心。该地图倒没有宗教意味,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显示来往美国的航线距离,在航海、航空方面有实用价值。
1943年,美国一位高中校长发明了一种“花瓣形投影法”绘制世界地图。这种地图跟《三叶草世界地图》有些类似,但“分瓣”增加到6个,并把北美洲放在地图中心。该地图倒没有宗教意味,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显示来往美国的航线距离,在航海、航空方面有实用价值。
古今城市穿越

伊莫拉地图
莱昂纳多·达·芬奇,1502年
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艺术家,同时还是出色的工程师和科学家。作为一名跨界全才,他在画地图方面也很有一套。1502年,达芬奇受聘改良意大利北部城市伊莫拉的防御工事,期间对该城进行了测绘制图。作为一张五百多年前的城市地图,《伊莫拉地图》有着惊人的准确性。
从遥感影像上,我找到了现代伊莫拉城的位置,与达芬奇的地图做了对比:几百年后的今天,人们在古城周围建起了新城区,城外的河流也已改道,但城内的格局却和当时的地图相差不大。可惜已经很难考证,达芬奇在没有航拍的条件下,是用什么方法绘出了如此精准的城市鸟瞰图。
莱昂纳多·达·芬奇,1502年
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艺术家,同时还是出色的工程师和科学家。作为一名跨界全才,他在画地图方面也很有一套。1502年,达芬奇受聘改良意大利北部城市伊莫拉的防御工事,期间对该城进行了测绘制图。作为一张五百多年前的城市地图,《伊莫拉地图》有着惊人的准确性。
从遥感影像上,我找到了现代伊莫拉城的位置,与达芬奇的地图做了对比:几百年后的今天,人们在古城周围建起了新城区,城外的河流也已改道,但城内的格局却和当时的地图相差不大。可惜已经很难考证,达芬奇在没有航拍的条件下,是用什么方法绘出了如此精准的城市鸟瞰图。

伊莫拉现代卫星影像图
国际政治的“权力游戏”

大英帝国地图
约翰·查尔斯,1886年
这张地图展现了步入鼎盛期的英帝国,粉红色区域都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之下。图片下方正中是代表英国的女神“不列颠尼亚”,两边画上各殖民地的原住民和风土物产,骄傲地展示了英帝国的实力。不过若是在10年后再重绘此图,还会有不少地方被涂上粉红色,更能让人一眼看懂为什么英国自称“日不落帝国”。
约翰·查尔斯,1886年
这张地图展现了步入鼎盛期的英帝国,粉红色区域都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之下。图片下方正中是代表英国的女神“不列颠尼亚”,两边画上各殖民地的原住民和风土物产,骄傲地展示了英帝国的实力。不过若是在10年后再重绘此图,还会有不少地方被涂上粉红色,更能让人一眼看懂为什么英国自称“日不落帝国”。

冷战示意图
程远
这张地图展现了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对峙情况:一方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,另一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。除了颜色,特殊的投影角度也表明,美国建立了一个对苏联呈包围之势的联盟。
程远
这张地图展现了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对峙情况:一方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,另一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。除了颜色,特殊的投影角度也表明,美国建立了一个对苏联呈包围之势的联盟。
地图上的社会学

伦敦贫困地图
查尔斯·布思,1889年
早在100多年前,一幅《伦敦贫困地图》就利用当时水平的“大数据”,推动了英国福利制度的完善。当时伦敦人口处于快速增长期,从1801年的100万增至1901年的470万,带来了贫困、疾病、犯罪等各种社会问题。
1886年,英国商人查尔斯·布思决定,对伦敦市民的经济状况做一次全面调查,并把不同生活水平的居民区显示在地图上。结果发现,将近35%的伦敦市民生活极度贫困,比原本估计的多出近10%!这幅地图,推进了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建立。
查尔斯·布思,1889年
早在100多年前,一幅《伦敦贫困地图》就利用当时水平的“大数据”,推动了英国福利制度的完善。当时伦敦人口处于快速增长期,从1801年的100万增至1901年的470万,带来了贫困、疾病、犯罪等各种社会问题。
1886年,英国商人查尔斯·布思决定,对伦敦市民的经济状况做一次全面调查,并把不同生活水平的居民区显示在地图上。结果发现,将近35%的伦敦市民生活极度贫困,比原本估计的多出近10%!这幅地图,推进了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建立。
“穿越跨界”地铁线路图

伦敦地铁图
哈里贝克,1935年
地铁线路图,对今天的大城市居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,可它为什么长得如此“抽象”呢?原来现代地铁线路图,是从电路图的画法“跨界”过来的。20世纪30年代,英国一位电子工程师出身的绘图师哈里贝克,受到电路图的启发,把伦敦地铁的运行线路图描绘成“站点+直线”的简单组合,全图隐去地面上的道路、街区,仅保留泰晤士河一个地面标识。这种简明清晰的表达手法,后来被世界各地的地铁线路图沿用。
哈里贝克,1935年
地铁线路图,对今天的大城市居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,可它为什么长得如此“抽象”呢?原来现代地铁线路图,是从电路图的画法“跨界”过来的。20世纪30年代,英国一位电子工程师出身的绘图师哈里贝克,受到电路图的启发,把伦敦地铁的运行线路图描绘成“站点+直线”的简单组合,全图隐去地面上的道路、街区,仅保留泰晤士河一个地面标识。这种简明清晰的表达手法,后来被世界各地的地铁线路图沿用。

中国高速铁路及动车组运行线路示意图
郑渊文,2019年
高铁已成为当今中国人的日常出行工具,还赢得了不少“铁路迷”。有的地图爱好者参考地铁线路图的画法,每年都为中国高铁绘制一张线路图。图中用30多种鲜亮的颜色标明各条高铁及动车线路,又好看又好用。
郑渊文,2019年
高铁已成为当今中国人的日常出行工具,还赢得了不少“铁路迷”。有的地图爱好者参考地铁线路图的画法,每年都为中国高铁绘制一张线路图。图中用30多种鲜亮的颜色标明各条高铁及动车线路,又好看又好用。
责任编辑 / 刘莹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