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 花开时节动京城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9年第03期 作者: 王辰 

标签: 草木庄园   

草木ID卡

牡丹,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见栽种,已无野生。牡丹为落叶灌木,叶互生,小叶卵圆形,常2~3裂;花单生枝顶,花瓣5枚,依品种不同,有时为复瓣或重瓣,花色玫瑰色、紫红色、粉红色、白色,部分品种红色、黄色、暗红色等,雄蕊多数,雌蕊常5枚。牡丹可栽培用作观赏,根皮可入药。


女帝怒贬牡丹花

“朕要命百花齐放!”借着酒意,武则天竟要在冬日里去赏百花。在她心中,自己贵为天子,花卉也要俯首听命。然而花圃之中满目凋零,除蜡梅、水仙等冬花之外,余者皆是枯枝。有人进言,倘发下一道御旨,百花定然遵旨开放。武则天沉吟片刻,真个提笔写道:“明朝游上苑,火速报春知。花须连夜发,莫待晓风催!”

翌日一早,武则天来到上林苑,果真见到诸花齐放,心中大喜。但唯独牡丹未开,武后不禁怒道:“朕素喜牡丹,尤加爱护,可谓深仁厚泽。不意群芳大放,何以彼独无花?”骂过了牡丹忘恩负义,她便教人将枝条都砍了烧火。虽然被炙烤的牡丹终于开了花,这却已然迟了,武则天降旨:将牡丹花逐出京城长安,贬至洛阳。

清人李汝珍的小说《镜花缘》中,收录了这则故事,并加以神话渲染,道是天上的诸位花仙子,因惧怕武则天,所以违逆时令在冬季开花。牡丹仙子虽有些风骨,却终究不免从众。而早在宋人编写的《事物纪原》中,就有牡丹不肯向武则天献媚,迟开而遭贬斥之说,并赞颂牡丹非但芳姿艳质,而且怀有劲骨刚心。实际上,初唐时牡丹还是陕西山间的杂木,民间砍来烧火。武则天当政年间,栽种观赏牡丹之风才开始盛行。洛阳因冬夏冷暖更迭,四季差异显着,气候与陕西山间近似,最适宜栽种牡丹。加之武则天本人确实也甚爱牡丹,于是经过大力打造的东都洛阳,从此成为栽种繁育牡丹的中心。这也才有了“武则天将牡丹自长安贬至洛阳”之传说,后来“洛阳牡丹甲天下”,也由此而来。

责任编辑 / 王辰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