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猪秘闻录 山林食尸王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9年第02期 作者: 刁鲲鹏 

标签:

2月份猪年正式开始,不少读者对上个月的野猪专题意犹未尽。这次就让我们一起来窥探一下野猪不为人知的生活——作者是研究野生动物的专业人士,他在秦岭和岷山的深山老林里工作了7年,其间没少和野猪打交道。在最近的一个研究项目中,他意外地发现,森林里动物尸体的自然分解过程中,野猪扮演的竟然是最重要的角色!

斗智斗勇,尽在“不言”中

在从事动物研究工作之前,我没亲眼见过野猪,只听过“头猪二虎三熊”的说法,也有说“一猪二熊三老虎”的,反正知道在林区野猪算是危险动物。后来经常去自然保护区做调查,总有村民跟我们抱怨野猪糟蹋庄稼,我才逐渐意识到:野猪能排第一,除了危险,更大原因是人对它们的厌恶,甚至“崇拜”。

野猪一般在夜间出现,或小心翼翼或横冲直撞,或单个“行窃”或集群“打劫”,千方百计到农田里偷吃。它们经验丰富,总能找到长得最丰满的玉米、最鲜嫩的卷心菜和大白菜……而且它们是天生吃货大胃王,每次都能把成片的庄稼、蔬菜糟蹋干净。

四川北部的唐家河自然保护区,地处岷山东北麓,其间生活着大熊猫、羚牛等珍稀动物,当然还有众多的野猪。作者就在保护区内的白熊坪保护站工作,每天与野生动植物为伴,简单而充实。

村民们试验过很多方法:竖稻草人、田边拴狗、用竹子扎成结实的篱笆,甚至弄个破铁盆不断敲打……但这些统统没用。野猪甚是聪明,能够识别哪些是没有实际危害的花架子,看守得再严,它们也总能找到空子搞破坏。在野猪袭扰下,无助的村民们难免有些迷信——你不能直接向村民询问是否会有野猪来捣乱,他们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会“召”来野猪……

这头野猪把红外相机前的尸体拖走了,然后还回来留了张自拍,仿佛在嘲讽我们。
为了观察野生动物分解尸体,我们穿上伪装服,蹲守在尸体附近。圆圈1中,是野猪藏匿尸体的岩洞。圈2是我们的工作人员,如果有人路过,也许会把我们当成野人吧。

深山豪强,犁地机促进碳循环

野猪们在村边农田出现时,人追狗赶之下,总是神出鬼没、行动迅速。但在深山里保护站看到的情况,就不大一样了。没有人的打扰,也没有农田的诱惑,再加上几乎没有能捕食野猪的大型食肉动物,野猪在山野完全可以横行无忌,举手投足淡定从容,颇有种地主豪强的气派。

责任编辑 / 刘莹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