枸杞 超级小红果的成名路
标签: 文化文明

从根到果,此仙草非彼仙草
公元1122年,北宋在金人“友军”的帮助下,从辽国手中部分夺回了幽云十六州。随后在十六州之一的顺州(今北京顺义区)筑城时,有民工挖出了一块形如獒犬的块根。这可了不得,大家认为此乃吸收天地灵气的“仙草”,才会修成这般模样。恰逢宋徽宗生辰,当地官员便将这灵根进献给皇帝庆生,果然引得龙心大悦。这仙草的正体,便是枸杞。
枸杞在中国古代受追捧的历史,其实比这早得多,早在《诗经》里就有采收枸杞的描写。最初入药的是枸杞根,成书于东汉的《神农本草经》曾记载,常吃枸杞根可以“坚筋骨,轻身不老”,东晋的炼丹家葛洪也把枸杞根称为“仙人之杖”。
到隋唐时,枸杞最受欢迎的部位又换成了嫩茎嫩叶:用枸杞叶泡的茶、煮的汤,被视为上好的养生药膳,有明目、排毒功效。随着需求量增大,人工种植枸杞也成了一项产业,不用再跑到山里去找野生枸杞树。
到这时为止,人们吃的、种的主要是中国东部常见的普通枸杞。然而元明时期,西北地区的宁夏枸杞异军突起,悄然取代了普通枸杞的地位。经过选育的宁夏枸杞,果实比普通枸杞更大更甘甜,于是吃葡萄干一样的干制枸杞果(枸杞子),便流行起来。此后直到今天,尽管枸杞叶、枸杞花和枸杞根仍被当作中药材,但枸杞产业的主打产品,以及大家心目中的枸杞形象,已被枸杞果牢牢占据了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