鳓鱼 腹下如刀头顶有鹤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9年第01期 作者: 嘉楠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博物广知   

一个是能漂在海面的石头,一个是化为石头的螃蟹。它们被聂璜画在了一起。难道它们有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?

山寨版鲥鱼

《海错图》中,有两条鱼长得很像。一个是“长江三鲜”之一的鲥鱼,一个是海边人最常吃的廉价海鲜——鳓(lè)鱼。它俩的身形类似,大小相同,鱼鳞颜色相同(都是绿色勾边),鱼鳍颜色也相同(蓝色和黄色),而且,腹下都有一排锯齿。鳓鱼还因这锯齿得名。聂璜说:“(鳓鱼)腹下之骨如锯可勒(割、划),故名。”

虽然聂璜没有明说鳓和鲥的关系,但他的画作出了暗示。鳓和鲥同属于鲱形目,虽然分属不同的科(鳓是锯腹鳓科的,鲥是鲱科的),关系不是特别近,但鲱形目的常见特征它们都具有:身体侧扁、浑身银光(鲜活时有绿色光泽,所以聂璜用绿色勾边)、没有侧线、鳞容易脱落、鳞下有脂肪、鱼刺多、腹下有锯齿状的棱鳞。

古人都觉得它俩长得像。“鳓鱼似鲥而小”之类的记载处处皆是。戏剧家李渔说,它俩连味道都像:“北海之鲜鳓,味并鲥鱼。”鲥鱼烹饪时,最要紧的是不刮鳞,因为鳞下有脂肪,要靠它增香。鳓鱼鳞下也有脂肪,很多人也喜欢带鳞蒸。舟山渔谚说:“四月鳓鱼勿刨鳞。”

鳓鱼虽美,但味道总比鲥鱼差一些,鲥鱼逐渐被捧成珍馐,鳓鱼却一直是寻常菜鱼。不过,鲥鱼洄游要上溯到江河深处,一路饱受人类影响,由于滥捕、污染和大坝,已经功能性灭绝了。鳓鱼只需洄游到河口就行,得以保全至今。
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