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洋参 北美人参“上位”记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8年第12期 作者: 语泰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

在如今的中医药保健品市场上,“西洋参”是出现率颇高的熟面孔。不知你有没有好奇过,这种外表酷似人参的中药材,当初到底是怎么从并无中医的“西洋”来到中国,又被中国人接受的呢?

美国船首秀,块根最受宠

1784年(乾隆四十九年)8月28日,一艘挂着星条旗的外国帆船,缓缓驶入广州黄埔港。它便是来自美国纽约的“中国皇后号”,也是这个建国不到10年的年轻国家,开到中国的第一艘商船。

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,“中国皇后号”运来的毛皮、棉花、木材等大部分货物,都没太大意思。只有船上的29吨植物块根,引得广州商人们争相抢购——这些块根酷似人参,称为“西洋参”,是之前曾由欧洲商船少量进口过的名贵药材。短短几天,一船块根全部售罄,卖出超过8万两白银,足够船长采购茶叶、瓷器、丝绸等中国商品运回美国了。

“中国皇后号”被后世誉为开启中美贸易的首位使者。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,无数美国商船远渡重洋,将西洋参源源不断运入中华大地。除了毒害人的罂粟,西洋参是当时唯一能让中国人疯狂追捧的进口植物……

△西洋参的植株、块根与参片。西洋参与人参同为五加科、人参属植物,块根形状也十分相似,不过所含的人参皂苷等药用成分有所不同。

传教士推理,北美找新参

18世纪的欧美人又不懂中医,是怎么找到这种中药材的呢?这得从康熙年间说起了。1701年,一位叫杜德美的法国传教士来到中国,拜见了康熙皇帝。他先是被安排给皇子们教数学,后来又受命绘制大清国的地图,并有幸进入当时属于“龙脉”禁地的长白山勘察。他发现,当地人狂热地寻找一种叫做“人参”的植物,它的块根被视为名贵中药材,在关内价值连城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