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骨 你的弃物,鱼的脊梁

骨头硬,就会卡
鱼刺为什么会卡嗓子?因为鱼刺是硬的——这并不是废话,硬质骨骼在动物分类上,是非常重要的特征。今年1月刊的“骨骼精奇”曾经讲过软骨的鲨鱼,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大部分“鱼”,都属于硬骨鱼总纲。
硬骨鱼的种类超过2万种,几乎占领了地球表面每一片海水和淡水水域,当然也涵盖了绝大多数常见食用鱼。从小到几毫米的虾虎鱼,到三四米长的金枪鱼,它们都和哺乳动物一样有一条硬质脊柱贯穿身躯,胸腹部有两排肋骨,脑袋由坚硬的头骨保护,甚至还有与四肢同源的鳍条骨骼。
大刺与小刺
大家留意一下就会发现,鱼刺特别多的主要是鲤鱼、鲫鱼、草鱼、鲢鱼等淡水鱼,而鲈鱼、鳕鱼、龙利鱼等海鱼就没有小刺。这些密密麻麻、呈“I”“Y”“卜”等各种字形的小刺,大名叫“肌间骨”(又称肌间刺),是保守类型硬骨鱼的典型特征——所以有没有小刺,并不是海水鱼或淡水鱼的问题,只是因为国产淡水食用鱼以保守的鲤形目为主。同样生活在淡水的各种鲶鱼、鳟鱼等,就不长肌间刺。

硬骨鱼脊柱上的两排“大刺”是脊柱刺,作用是支撑身体,不会穿出体外。
肌间刺与脊柱并不相连,而是一根根各自安插在肌肉中,主要作用就是支撑原本松弛的肌肉,增强鱼的运动能力。回忆一下,当你夹起一块鲤鱼肉或草鱼肉,再把小刺都挑干净之后,是不是觉得肉的口感绵软,没嚼劲儿?而像鲈鱼、鳜鱼等鲈形目鱼类,肌肉是紧实有弹性的“蒜瓣肉”,当然不需要肌间刺了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