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中的狗 护宅放猎又献神
标签: 文化文明

孔子好像狗?
前些年,北大学者李零写了本书:《丧家狗—我读<论语>》。书名一出,顿时招来一片骂声:竟用“丧家狗”这等恶语,形容万世师表的孔圣人,是可忍孰不可忍?然而,复旦大学历史学家朱维铮先生却力挺李零,他在课堂上说:从古至今,对孔子形象概括最准确的,恰是“丧家狗”三字。论语>


李零当然不是要侮辱圣人,“丧家狗”之称,还是被孔子本人认证过的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孔子到郑国时,与弟子走散,独自在东门发呆。郑国人见了,对孔子爱徒子贡说,东门有个人脑门像尧,脖子像皋陶(上古圣人),肩膀像子产(郑国名臣),下半身比禹短三寸,虽然长得一表人才,神态却彷徨无措,“累累若丧家之狗”。子贡据实告诉孔子,可能还担心老师生气,孔子却欣然笑道:外在形象不重要,他们说我像丧家狗,这倒是很对啊!——孔子怀揣丰满的理想,面对骨感的现实,东奔西走,颠沛流离,找不到精神家园,不正如丧家狗一般栖栖遑遑、可悲可怜吗?这段对话,不禁令人联想起《大话西游》片尾的名台词:“那个人样子好怪。他好像一条狗啊!”

司马“犬子”
《史记》里还有一位名人,跟狗有莫大的关系:西汉文学家、着名的风流才子司马相如,小时候居然以狗为名。据记载,他“少时好读书,学击剑,故其亲名之曰犬子”。“故”表因果关系,说明司马相如的父母正是因他勤勉好学,才这样叫他,大约是夸耀儿子“如小狗般积极、乖巧”。“犬子”长大后,仰慕前贤蔺相如,才自己改名“相如”。
认真地用“狗”取名,还有更确凿的实例。一件湖北黄陂出土的西周青铜鼎,有铭文“长子狗作父乙尊彝”,意为此鼎是大儿子狗为父亲乙制作的礼器。可见在当时,狗字并没有太多贬义,甚至可以作为贵族的名字。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