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草方程式马牛羊的牙齿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8年第11期 作者: 卢路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博物新闻眼   

长着蹄子、擅长奔跑并啃食植物的哺乳动物,一般被我们称为“食草动物”。在自然界,它们除了要逃避猛兽追捕,还必须面临终极挑战——当牙齿磨损殆尽吃不动草时,也就是它们的死期。比如非洲草原上的斑马,被捕杀只占它们死因的十分之一,大部分其实是牙齿磨损等原因而“老死”的。而食草动物中被人类驯化的马、牛、羊,它们的生老病死依然与牙齿息息相关。
马的牙齿和人类一样,分为颊齿(臼齿和前臼齿)、门齿和犬齿三部分,长排的颊齿齿列让马长成了 “大长脸”。

马的牙齿:长脸吃饭,尖牙打架

作为古代最好的交通工具和战场武备,马在家畜中总是得到最多关心,其中牙齿养护又是重中之重。迄今最早的兽医牙科手术证据,就是3000多年前一颗被锯断整形的马牙,出土于蒙古高原。现代的高端马场,更是定期给马检查牙齿、配备专业牙医,甚至“马牙科”在兽医中都已是一门单独的学科。

打斗撕咬中的雄性斑马。没被人类驯化的斑马有“老虎马”的外号,除了身上的条纹像老虎,也因为它们喜欢用牙齿攻击。

一套“完全版”的马牙,总数为36~40颗。撑起它们大长脸的,是上下颌的长长齿列,上下各有6对颊齿(包括3对前臼齿和3对臼齿),共24颗。马的颊齿生得粗大坚固,覆盖着厚实的珐琅质,这是它们的咀嚼工具、最重要的吃饭家伙。嘴巴正面,则是上下各3对门齿,共12颗,主要用来啃断草叶、草茎。

另外4颗呢?没错,别看马这一族吃了几千万年的草,它们嘴里仍然保留了犬齿。不过,通常只有公马生着4颗尖利的犬齿,而母马的犬齿发育不完全,一般只是微微露出牙龈,所以也有“母马不长犬齿”的说法。公马的犬齿,既是它们互相打架时的武器,遇到猛兽时也能用来自卫。一些火爆性子的烈马喜欢咬人,就是这种古老天性的延续。而家马的非洲亲戚——斑马,更是以“铁嘴钢牙”着称,在动物园时常咬伤饲养员或是乱投喂的游客。

芳龄几何,摸牙便知

在中国古代,像伯乐这样的“相马”高手虽不常有,但摸摸马的牙齿就知道马的年龄——“几岁口”,还是挺普及的技能。摸马牙,当然不是把整只手伸到马嘴里去摸后槽牙(颊齿),而是摸它们的门牙(切齿)就足够了。用今天比较科学的语言来说,就是未成年看换没换乳齿,中年看咀嚼面的磨损,老年看牙齿表面的凹槽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