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蟹 何以解虫 唯有醋姜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8年第10期 作者: 嘉楠 

标签: 博物广知   博物新闻眼   

《海错图》里的毛蟹,就是今天的大闸蟹。它为什么螯上有毛?为什么腹内有法海?又为什么叫大闸蟹呢?

四种绒螯蟹

在画《海错图》之前,聂璜画过一本《蟹谱》。虽然里面的螃蟹种类后来都被他收录到了《海错图》中,但《蟹谱》原书毕竟是散佚了。我们只能从《海错图》中窥见此书的鳞爪。

《海错图》分四册,其中的螃蟹,都在台北“故宫博物院”所藏的第四册中。在“毛蟹”这幅图旁边,有大量的文字。我以为都是介绍毛蟹的,仔细一看,只有蟹头顶那几句是说毛蟹的,左边半页纸则是摘抄《蟹谱》的序。

人把蟹爬行时的声音拟声为“郭索”,后来,郭索成为了螃蟹的别名。古琴中有一个指法:依次用无名指、中指、食指弹拨琴弦同一位置,即“轮指”。这个动作好似蟹腿爬行,故又名“蟹行郭索势”。图为明代《太古正音琴谱》中的蟹行郭索势。

《蟹谱》的序言,为什么单单写在“毛蟹”这幅图边上呢?因为中国人提到蟹,最正统的代表就是“毛蟹”,也就是今天的大闸蟹。

大闸蟹的正式中文名,叫中华绒螯蟹。但是中国的绒螯蟹不止这一种。多数学者认为,世界上有四种绒螯蟹,分别是中华绒螯蟹、日本绒螯蟹、狭额绒螯蟹、台湾绒螯蟹。它们全都在中国有分布,中华绒螯蟹占绝对优势,数量最多,个头最大,聂璜说:“北自天津,以达淮阳吴楚,南至瓯闽交广,无不产焉。”其实向北何止天津,连辽宁都有。至于哪里的大闸蟹品质最好?“江北者肥而大,闽粤产者小而不多”。今天科学家调查,中华绒螯蟹的分布中心,是长江、淮河之间。正是聂璜所说的“江北”。
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