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密与瓦岗寨 传奇队伍的兴与衰

大运河畔一窝匪
看过隋唐英雄故事的人,对“瓦岗寨”一定不陌生。瓦岗军曾在隋末乱世大放异彩,初唐许多功臣良将,都有“瓦岗系”背景,使得这一阵营在演义作品中的出场频率,远高于同时代其他力量。不过,豪杰辈出的瓦岗寨,最初只是个小小的贼窝。
公元611年前后,东郡(在今河南滑县)小官翟让犯下死罪,侥幸越狱后落草为寇。他聚拢一帮亲戚朋友,继而在当地煽动一批善用长枪的渔猎手,拉起一支盗匪队伍。

一些演义小说中,常把瓦岗寨说成是山势险峻、易守难攻的山寨,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。瓦岗寨遗址位于今天河南省滑县南部,基本是平原,并没有什么崇山峻岭,反倒是土壤肥沃、水源充沛的粮食产区。
从古至今,黄河中下游河道变化不定,滑县这片地方正在黄河改道的摇摆区间内。隋唐时期,黄河流经滑县,瓦岗寨在河的南岸。其后千余年中,多次改道的黄河,使得瓦岗寨遗址荡然无存。而现在,滑县地区整个都在黄河北岸了。
图为黄河过了河南郑州之后,进入下游平原,流速变缓,泥沙淤积,历史上常常泛滥改道。它的沉积与改道也造就了一片沃土,将黄淮平原变成中原重要的粮食产区。瓦岗寨旧址就在黄河改道的范围内
队伍有了,去抢谁呢?团伙中有个叫徐世积(音“计”)的人出主意:乡里乡亲都是熟人,抢他们,场面就太尴尬了。前几年朝廷刚修成了南北两大运河,汇于黄河,直通东都洛阳,商船漕运,来往如云。我们东郡离运河不远,不如去打劫船只。于是这伙人在运河畔建了据点,专抢商船。据点在一座古称“瓦亭”的小山岗上,由此得名“瓦岗寨”。
此时的隋朝没把瓦岗寨放在眼里,他们正为各地的反隋起义焦头烂额呢。山东王薄、河北窦建德、江淮杜伏威等,按下葫芦浮起瓢,闹得朝廷左支右绌。而瓦岗寨这伙人,论动机只想抢劫,还没想造反;论活动范围,东郡毗邻黄河与南北运河,水路复杂,很适合流窜作案、抢了就跑,但同时土地平旷,无险可据,要当造反根据地可不合适。所以对朝廷来说,他们在这里搞事虽然讨厌,却也不太要紧。当时隋朝有个大将张须陀,辗转各地平叛,无往不胜。他有一阵子待在东郡,率军对付瓦岗寨的袭扰,前后交战三十多回,瓦岗军都只有被吊打的份儿。当时,没人觉得这样一窝“战五渣”盗匪能成什么大事。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