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谷丰登汉字中的禾与米

甲骨文中的“禾”是小米植株的象形,穗子圆润饱满,“黍”则突出了黄米穗子分散的特点。古人对不同谷物的特征观察非常细致。

最好的植物
在古人眼中,有一类植物,“二月始生,八月而孰(熟),得时之中”——春二月生根发芽,秋八月成熟收获,顺应时序,又恰好占据一年中间最好的时间段,所以格外美好,是自然和谐的象征。这就是“禾”。
狭义的禾指小米,是先民最早的粮食之一。广义上,禾则可以泛指一切谷类植物。它如今的字形来自小篆(1),再往前看,金文作(2),甲骨文作(3),是非常形象的简笔画,下为根,中为叶,上为谷穗,饱满低垂。
当然,很多一年生植物都是“二月生八月熟”,禾之所以格外讨人喜欢,还是因为它能当粮食。农耕时代,人人盼禾谷丰收、不饿肚子,“稳”字形从禾,就是因为“有粮心里才踏实”。于是,“嘉禾”成了一个格外吉祥的词,三国时期,孙权曾以此为年号,浙江嘉兴在北宋时称“嘉禾郡”,福建的厦门岛原名“嘉禾屿”,湖南还有“嘉禾县”。这种文化心理至今留存,香港有家着名的电影公司,也以“嘉禾”为名。
黍稻香里说丰年
小麦在中国普及,要到汉代以后,此前,人们的主粮是五谷中的稷、黍、稻(参本刊5月号“说文解字”),这些古老的粮食作物,名称都是禾部字。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