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华第一龙” 诞生地 云南禄丰动物群
标签: 动物世界

山谷中刮过一阵狂风,一时间飞沙走石。这里是距今1.9亿年前、早侏罗世的中国云南,由于气候干燥,当地的植被稀稀落落,空气中总是弥漫着尘土的味道。
风停了,沙尘消散,一头5米多长的食肉恐龙浮现出身影。它不停地左右晃着脑袋,原来是刚才被沙子迷了眼。这是一头中国龙,叫这名字是因为它是中国最早被发现的肉食恐龙。它长得挺像北美洲的双脊龙,只是头顶上的头冠要小一些。这条中国龙的头冠发红,说明它是一条正处于发情期的雄龙。
不过这时对它来说,找老婆的事要先放一放,吃饱喝足才是正事。中国龙发现,山谷里正好有一大群禄丰龙在进食。它们是巨型禄丰龙,成年后体长近10米,体重约2吨,是非常危险的猎物,但值得一试。

巨型禄丰龙
禄丰龙是由中国学者主持发掘、命名的第一种恐龙,命名人是“中国恐龙研究之父”杨锺健先生。禄丰龙属于“原蜥脚类”恐龙,样子和后来的马门溪龙、峨眉龙等蜥脚类恐龙类似,但身体结构更原始。其中巨型禄丰龙体型较大,可达9~10米长,是禄丰动物群的巨无霸。
禄丰龙是由中国学者主持发掘、命名的第一种恐龙,命名人是“中国恐龙研究之父”杨锺健先生。禄丰龙属于“原蜥脚类”恐龙,样子和后来的马门溪龙、峨眉龙等蜥脚类恐龙类似,但身体结构更原始。其中巨型禄丰龙体型较大,可达9~10米长,是禄丰动物群的巨无霸。

中国龙
体长5.5~6米的中型肉食恐龙,和北美洲的双脊龙、南极洲的冰脊龙是亲戚,1948年由杨锺健命名。1987年,古生物学家又在云南禄丰发现了化石更完善、保存了头骨上一对头冠的“中国双脊龙”,不过后来认为它们和中国龙是同一种。
体长5.5~6米的中型肉食恐龙,和北美洲的双脊龙、南极洲的冰脊龙是亲戚,1948年由杨锺健命名。1987年,古生物学家又在云南禄丰发现了化石更完善、保存了头骨上一对头冠的“中国双脊龙”,不过后来认为它们和中国龙是同一种。

卞氏兽
这种小动物以中国古生物学先驱卞美年先生命名,它属于“合弓类”大家族中的一支,过去称为“似哺乳爬行动物”。它的牙齿已像哺乳动物一样分化为门齿、颊齿,但下颌骨仍像爬行动物一样分成几块。它们体长约60厘米,在同类里已经算大的了
这种小动物以中国古生物学先驱卞美年先生命名,它属于“合弓类”大家族中的一支,过去称为“似哺乳爬行动物”。它的牙齿已像哺乳动物一样分化为门齿、颊齿,但下颌骨仍像爬行动物一样分成几块。它们体长约60厘米,在同类里已经算大的了
中国龙一点点向禄丰龙群靠近,大概是太专注,它没发现一只卞氏兽躲在面前的蕨类植物丛中。这只卞氏兽显然被吓坏了,它尖叫着从藏身处跳了出来。禄丰龙们立刻警觉,纷纷停下嘴巴,抬起小脑袋开始寻找掠食者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