螳螂捕蝉

在第一次看中华大刀螳捕捉蚱蝉(弱化版)十八年后,我终于在野外再次观察到这两者的对决,这次蚱蝉力气十足,不断地扇翅膀、扭动爬行,螳螂被拖带着移动了很长距离。不过,螳螂的坚持还是让它获得了最后胜利。

刘奎龄绘的这幅扇面,是我学习了解螳螂捕蝉的启蒙老师。
疑难问题名画解?
没见过螳螂捕蝉的人,对这个场面有各种想象:有人觉得这只是文学修辞,凭螳螂那麻杆身材,不可能捉得了蝉;有人认为自然界一物降一物,螳螂捕蝉就是天经地义、手到擒来;有人煞有介事,说螳螂用锯条般的前足把蝉砍倒锯开;还有人说蝉会猛力反击,螳螂必须游斗偷袭、大战三百回合方能得手……
小时候,我也曾疑惑细瘦的螳螂,究竟能不能捕捉五大三粗的蝉。后来知道昆虫界叫“某蝉”的很多,从芝麻大的叶蝉到拇指般粗壮的蚱蝉,各种体格都有。我就猜螳螂所捕的,会不会只是那些小型蝉呢?直到有一次,我翻看国画名家刘奎龄的画集,其中有一幅扇面正是螳螂捕蝉。画中广斧螳瞄准了树枝上的一只蟪蛄(北方4种常见蝉中最小的一种),蓄势待发。这让我更加确信:螳螂捕的是小个子蝉!
不过很快,我就在自然观察中,接二连三地被事实“打脸”了。
家养螳螂捕病蝉
高中时,我因对螳螂着迷而饲养过不少。我发现它们的狩猎能力远超我的想象,有时连体型比自身更大的的蝗虫也能拿下。如此看来,螳螂捕蝉未必非要捉小个子。那么,螳螂的小嘴,能否嗑开大型蝉的“盔甲”呢?带着诸多疑惑,我更加渴望见到它们对决。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