捕鱼的“礁石”
这次潜海,是在墨西哥以西的太平洋海域。这里的海底,被成片的珊瑚礁铺满。我追着一尾蓝色小鱼,游进珊瑚礁丛中。

珊瑚礁上趴着一条鲉鱼,你能发现它吗?
只见那条小鱼正愣神,突然旁边一块礁石猛地抬起,电光火石间,小鱼就没了踪影!我游上前去仔细打量:此处的活的珊瑚没多少了,海底礁石上长满海藻和海草,颜色也被染成斑驳的黄绿色。一时间我看不出什么端倪,却瞥见一块礁石裂开一道口子,大口吞吐海水——原来这里另有其“鱼”。

这种鲉鱼平时就趴在礁石间,静待食物自己送上门来。

它的下巴颏上,长了一溜枝状突起,就像蓄起了胡子。
顺着嘴的方向再细看,我发现后面还有一双眼睛突出在外,滴溜溜转着暗中观察。这是一条二十多厘米长的鲉科鱼类,身体扁平,能和礁石无缝连接。此时它正一动不动趴在礁石上,身披“海草迷彩装”,与珊瑚礁“底盘”合为一体。最有意思的是,它还长了一脸“络腮胡”——下巴颏上一溜枝状突起,就像礁石上长出的水草。有了这套全方位的伪装,难怪刚才小鱼和我,都没发现它的埋伏。
这种鲉鱼平日里就隐身在珊瑚礁间,守株待兔。据说它的背鳍中还有毒针护体,被蛰一下虽不致命,但也要难受好一阵,为此还得了“蝎子鱼”的俗名。
责任编辑 / 矫天扬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