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级渔场 起于微末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8年第08期 作者: 何全 任辉 

标签: 动物世界   博物广知   

对于海洋表面上演的“微剧目”,我们人类不仅仅是观众。在21世纪的今天,海洋是我们最后的狩猎场,渔民源源不断地为全社会带回食物。据统计,当今人类所需蛋白质的1/4直接来自海洋,而且随着全球人口增长,这个比例还将继续攀升。其中贡献最多产出的,就是那些富饶的渔场。
北海道渔船上收获的秋刀鱼

全球最富饶的海域

地球表面的海水都是相通的,但就像陆地有贫瘠和丰饶之分,海洋里也不是处处充满生机。海洋生态链条的基础来自浮游生物,只有那些浮游生物大量繁衍的海域,才能养活足够多的鱼群。

为了方便统计和管理,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把全球海洋划分成了19个渔区。其中产出最高的,就是中国沿海所处的 西北太平洋渔区,年捕捞量超过2000万吨,占全球海洋捕捞量的四分之一!

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给全球海洋划分出了19个渔区。编号不是1~19,是因为内陆河湖也有渔区。

在西北太平洋渔区,分布着“世界四大渔场”之首的北海道渔场、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渔场、日韩交界处的对马渔场,以及曾经丰饶的中国东海舟山渔场等。这里汇集了东亚各国人民最常吃的各式海产:黄线狭鳕、鲐鱼、日本竹荚鱼、中国带鱼、太平洋褶柔鱼、巴特柔鱼,以及多种沙丁鱼、鲑鱼、鲣鱼、虾、蟹、扇贝、海胆……尽管部分渔场已遭到过度捕捞,但目前为止,这里仍是全球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海域。

西北太平洋渔区如此高产,一方面要归功于多达95.9万平方公里的宽广大陆架,以及长江、黄河、黑龙江等大河从陆地“搜刮”入海的营养物质。另一个大功臣,就是奔流在这片海域中的一条“大河”:黑潮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