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枣 枝刺参差得恶名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8年第08期 作者: 王辰 

标签: 草木庄园   

草木ID卡

酸枣,别名棘、山枣树,北方山区多有野生,见于中低海拔的向阳干旱山坡、丘陵。酸枣为灌木,枝上有刺;叶互生,卵形,边缘具齿;花单生,或数朵聚集为密集的聚伞花序,生于叶腋;花朵黄绿色,具5枚花瓣,中部具花盘,雄蕊5枚,雌蕊柱头稍2裂;果实近球形或短矩圆形,成熟时红色。酸枣果肉可制作果汁、果酱,种子入药可安神,花期为蜜源植物。

宵小谗言说棘刺

燕王今天心情不错!他传下旨意,将前来谒见的巧匠好生安顿,按照“五乘”的标准发放俸禄。世人皆知燕王最喜好精巧细致之物,愈是小巧玲珑,愈能博燕王欢心。今日前来的工匠言道,他能在酸枣的棘刺顶端,雕刻出一只大马猴,这可搔到了燕王的痒处。但想看这刺尖上的雕刻,却也并非易事。工匠提出了苛刻要求:大王必须半年不入后宫,不饮酒食肉,而后要选在雨将停未停、日将出未出的阴阳交会之际,才能看得清这微雕之猴。燕王无法达成这一系列要求,只得把匠人供养起来,等待时机。听闻此事,有位锻冶师前来求见,对燕王道:若要雕刻微小之物,需用更加微小的雕具,大王何不先看看那“巧匠”用什么样的工具呢?燕王大悟。那位骗吃骗喝的“巧匠”则已经溜之大吉了。

这则出自《韩非子》中的故事,以忠臣告诫燕王作为结尾——“计无度量,言谈之士,多棘刺之说也。”所谓棘刺,就是酸枣枝上的利刺。先秦时酸枣原本就有恶木之名,倘若国君昏庸无度,便会有“棘刺之说”,也就是宵小当道、谗佞横行。在《诗经》中也有不少诗篇,以酸枣棘刺比喻恶人小人。比如《陈风·墓门》言道:“墓门有棘,斧以斯之。夫也不良,国人知之。知而不已,谁昔然矣。”以酸枣起兴,讽喻祸乱陈国、自立为君的陈佗。而《小雅·青蝇》言道:“营营青蝇,止于棘。谗人罔极,交乱四国。”将进献谗言之人比作青蝇,它们聚集于“恶木”酸枣的棘刺上。

锋芒凌厉作飞矢

酸枣既有“枣”名,当然与枣树颇有渊源。《尔雅》中将酸枣称为“樲”,读作“二”,主为壹,副为贰,酸枣为枣之副,故有此名。这与如今植物学的观点相似:酸枣是枣的变种。晋朝学者郭璞为《尔雅》作注曰:“樲,酸枣,树小实酢。”正因酸枣果实味道颇酸,不如枣子甘甜,所以名曰酸枣。酸枣也称为“棘”,又名棘枣、小枣。北宋博物学家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记载,枣与棘皆有刺,枣树高而少横枝,棘低矮,并排而生。枣的繁体字写作枣,枣与棘都由“朿”组成,朿读作“刺”,叠立为高大树木就是枣,而横向连生为灌木就是棘。

责任编辑 / 王辰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