蜉蝣翅膀飘彩虹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8年第07期

标签: 自然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   

夏夜溪流边,虫鸣蛙叫响成一片,真是热闹非凡。我趴在水边的碎石地上,拍一群刚上岸不久的小泽陆蛙。头灯的光束吸引来很多小飞虫,有些还停落在我胳膊和手背上。难道是讨厌的蚊子?按说溪流活水边可很少有蚊子的。

我专注于镜头里小蛙憨态可掬的表情,实在没工夫驱赶,咬就咬吧。可这些带翅膀的家伙并不老实,一直在我胳膊上爬来爬去,好痒,实在受不了了。我放下相机,抬起手刚要打,发现它们真的不是蚊子:身体纤细,背上竖着像船帆似的两对翅膀,身后还拖着长长的尾丝——是十几只精巧的小蜉蝣。细看下,它们竟然还有好几个种类,大的不过指甲盖大,小的体型也就跟蚊子差不多。

这种蜉蝣,不管怎么找角度,翅膀只能显现出蓝紫色。

蜉蝣太娇嫩了,而且很多种类要在水下生活好几年才上岸,羽化为成虫,却只能“朝生暮死”。我怎能忍心下手?于是轻轻抬起胳膊,让它们爬回到草叶上去。然后我用头灯扫了一下,发现水面的石头和植物上停落着很多蜉蝣,原来现在正好是它们集体羽化的时刻。蛙也拍得差不多了,干脆拍蜉蝣吧!

蜉蝣翅膀原本是透明的,上面显现的颜色称为“结构色”,也叫“物理色”。蜉蝣翅膀是由翅脉分割开的许多小“翅室”组成的,我们看它大体是个平面,实际上这些翅室并不是平整相连的,各个翅室倾斜角度不同,折射光线所产生的色彩也不同。

可能是刚羽化不久,蜉蝣们都很乖,靠得很近拍摄也没关系。它们停歇的时候,喜欢把长长的前足向前伸展,再加上超长的尾丝,也只能横着构图才能勉强装下。我拍了几张,感觉不太满意:闪光灯正对翅膀打,反光太强烈;从后面打逆光,可以突出翅脉,但蜉蝣身体却又太暗了。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