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中的日 日居月诸,照临下土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8年第07期 作者: 宰予 

标签:

盛夏7月,骄阳似火。太阳是地球生命的能量源泉,也是天然的时间尺度,中国古代农耕社会,人们密切关注着它,留下了大量描述太阳升落、明暗、阴晴的日部汉字。

太阳中间有一点

日,《说文解字》解释:“实也。太阳之精不亏。”说太阳是充实饱满的,不会像月亮那样有缺。同时,“实”与“日”是叠韵(韵母相同),既可表义,兼能表音,这是许慎注释文字时常用的方法,如“月”字的解释“阙也”也是如此。日的古文字,我们都比较熟悉,就是太阳的象形。龟甲、牛骨上不好刻弧线,所以甲骨文“日”字形多为方折的 ,有时也刻成六边形如。铸造的金文就圆润许多了,作,中间或为横,或为点。不管是圆是方,外面这个框都好理解,是太阳的轮廓,但中间的横或点,却令人有些莫名其妙。

唐代书法家李阳冰,认为日字中间的点,是象征传说中的太阳神鸟三足乌。根据《山海经》记载,太阳就是日神羲和所生的三足金乌,原本有十胞胎,轮流上班,每天早上从东方的扶桑树上出发,傍晚降落到西方的若木之下。尧帝时期,羲和没管好孩子,十个太阳竟同时出游,把大地烤得焦黑。人间神箭手后羿临危受命,射落九日,此后便只有一个太阳。

与三足乌配套,古人认为月中住着玉兔,因此“乌飞兔走”这一成语,便是形容日月运行、光阴流转。玉兔传说源于月亮的阴影——即月球表面低洼“月海”的形状,类似地,三足乌之说,应该是源于太阳黑子。神话中太阳从树上升起、又落到树下的描述,正是来自先民的日常观察,所以“杲”字表示日出,“杳”字表示日落(参见本刊2017年11月号)。
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