刀鱼、鱼 腹下如刀 饮而不食
标签: 文化文明
刀鱼是“长江三鲜”之一,《海错图》里有两种刀鱼,外形差别巨大,哪种才是正宗的呢?




组合式怪鱼
《海错图》中,有条大鱼格外吸睛。虽然体色单调,但又大又长,形似一把大铡刀。鱼腹密布锯齿,说是一把大锯子也可以。
聂璜叫它“刀鱼”,说它“产福宁海洋。身狭长而光白如银,首如鳓鱼而窄,腹下骨芒甚利”。东南沿海有把带鱼称为刀鱼的习惯,但《海错图》中已有一幅带鱼图,且这幅“刀鱼”外形也不似带鱼。那它是不是“长江三鲜”之一的刀鱼呢?更不是了。聂璜在旁明确写道,长江里的刀鱼“非指此鱼也”。

宝刀鱼应该就是《海错图》中的“刀鱼”,只不过,真实的宝刀鱼,腹部并没有“骨芒甚利”。
这条鱼的头“如鳓鱼”,鳓鱼是标准的“地包天”,嘴朝上开,长这种脑袋、身体银白又修长,加上鳍的位置,可以推测是鲱形目、宝刀鱼科的种类。聂璜又说此鱼“腹下骨芒甚利”,就是肚子上有小锯齿。这在鱼类学上叫“棱鳞”,鲱形目鱼类经常有,比如鳓鱼。但问题来了,宝刀鱼是没有棱鳞的!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