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密辽西这里的恐龙为啥特别?—专访古生物学家徐星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8年第06期 作者: 董子凡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动物世界   博物广知   

看过本期策划的前三篇,想必你已经初步领略过了中生代辽西的恐龙们。为进一步了解辽西恐龙的奥秘,《博物》采访了辽西古生物研究的关键人物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。

徐星,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、学术委员会主任,1995年以来在数十个中生代化石点进行过野外勘察和发掘,命名的恐龙和古鸟超过60个属种。

博物:从侏罗纪到白垩纪,辽西化石创造了古生物演化史上的多个“第一”,这是不是因为当时这里的生态环境有什么特殊?

徐:辽西地区发现的这些“最早”化石,有一部分确实意味着,这里有可能是某些古生物类群的起源地。但在古生物学上,不能轻易断定谁就是“最早”,现阶段已知的“最早”将来也可能被别处的新发现打破。

燕辽生物群、热河生物群都是同时期最壮观的化石群之一,化石保存异常丰富、精美,这种现象称为“特异埋藏”。当时火山活动频繁,有毒气体、火山灰、火山泥流和火山碎屑流等时常造成生物大量死亡,并被迅速掩埋成为化石,在地层中留下了比一般化石点更充分的记录。频繁的化石活动也许会对生物演化产生重要影响,但中生代的辽西是否是个生物迅速演化的特殊地区,还没有证据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