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留学记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8年第04期 作者: 晓风 

标签: 娱乐底片   

前不久的电影《妖猫传》里,文青诗人白居易在日本和尚空海的协助下,根据日本人阿倍仲麻吕留下的日记,揭开杨贵妃之死的真相。唐朝怎么会有这么多日本人?其实空海和阿倍仲麻吕,历史上都确有其人,他们都是远渡重洋来大唐“留学”的。让我们化身日本留学生,看看在唐朝留学,是怎样一种体验。

“留学生”与“留学僧”

“留学生”这个词,早在唐朝就诞生了。不过,它来自日本。那时日本政府每次派“遣唐使”到中国,都会带着些学者、僧侣,来大唐学习先进的文化技艺。使节完成外交任务后就返回复命,而这些求学之人,则会留在大唐,待学成后再回国效力,因此叫做“留学生”、“留学僧”。

唐代遣唐使入唐路线图

电影《妖猫传》中出现的阿倍仲麻吕(或译安倍仲麻吕),就是唐代着名的日本留学生。当年日本共派出过19次遣唐使团,他是第8届。而影片主角空海和尚,身份则是留学僧。他是随第17届遣唐使团入唐的,比阿倍仲麻吕晚八十多年。在时间设定上,电影里的辈分大体准确:阿倍仲麻吕在唐玄宗时代来华,与李白、王维年纪相仿、交往过密;空海和白居易也确实是同龄人,两人三十岁出头时都在长安混过。只是为了配合电影情节,这两代人之间的年头,被缩短了十余年。

从大唐留学回国的“海归”,大都能成为各界翘楚,因此日本的青年才俊,无不渴望出国深造。然而入唐机会难得,每次留学名额也就一二十人。能入选的精英,不仅博学多识,还得精通汉语,容貌举止也需优雅大方,毕竟是要代表日本的国家形象。

唐朝政府发给遣唐日僧圆珍前往五台山和长安的公验文书。文书中明确写明了人数及行程等信息。

漂洋过海奔大唐

经过考核选拔,有幸入选留学人员,终于得以登船启程。不过先别高兴太早,接下来要面临一个多月的“海漂”生活考验,能否过关得老天爷说了算。尽管中日两国之间所隔的海,常被形容为“一衣带水”,然而那时候日本的航海技术还十分有限。遣唐使团若碰上狂风巨浪,船队轻则偏离航线被刮到别处,重则船毁人亡。

责任编辑 / 矫天扬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