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埃及艳后”与亚历山大城

尼罗河口的希腊之城
就像中国历史绕不开几大古都一样,在地中海地区,亚历山大也和雅典、罗马、君士坦丁堡一样,是与历史相生相成的城市。公元前334年,古代西方最能打的帝王之一:马其顿王亚历山大,打败当时统治埃及的波斯人,“接管”了这个北非国家。在他雄心勃勃的蓝图中,尼罗河口将建立起一座以他为名的希腊城市,作为埃及的新首都。
亚历山大没在埃及呆多久,就继续率军东进,又在班师途中暴病身亡。他麾下的大军与帝国,被实力最强的几位将军瓜分。其中一位将军托勒密在埃及称王,史称托勒密一世。他把大帝的灵柩带回了梦想之都——尼罗河口的新生城市亚历山大(根据希腊语读法,又译“亚历山大里亚”)。
之后近300年里,托勒密的子孙统治埃及,这便是埃及历史上的“希腊化时期”:托勒密王朝。亚历山大作为托勒密王朝的首都,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、宽松开放的政策,迅速成长为地中海地区最繁华的国际都会,号称“地中海的新娘”。
托勒密王朝时期,亚历山大的人口曾多达30万,按居民身份分为希腊区、埃及区、犹太区等几个区。“世界七大奇迹”之一的法罗斯灯塔,见证着海上商贸的兴盛;声名赫赫的图书馆和博物馆,则使这里成为继雅典之后的西方头号学术中心。哪怕是当时的罗马城,也相形见绌。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