鲻鱼 啖泥穴土 池鱼之最

方士牌生鱼片指定用鱼
三国时,吴国有位牛人,名叫“介象”。传说他法术高强,能让方圆一里内的居民全都做不熟饭,让家家的鸡犬三天内叫不出声,让全城的人都坐地上站不起来,是一位非常欠揍的方士。
不过吴国的君主很欣赏他,请他到武昌来,教自己法术。酒席上,二人聊到“鲙”这种料理。鲙就是切得很薄的生鱼片、生鱼丝。和今天的日本人一样,古代中国人曾奉生鱼肉为高级美味。哪种鱼做成“鲙”最美味呢?介象说:“鲻(音“滋”)鱼为上。”

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笔下的鲻鱼。
当时人们一般用淡水鱼做鲙,而鲻鱼是海鱼,少有人做,而且武昌根本没有。吴主说你别闹了,鲻鱼“出海中,安可得邪?”介象就让人在院子里挖了个方坑,灌上水,开始钓鱼。没过一会儿,“果得鲻鱼”。吴主惊喜,一边让厨子切鱼,一边念叨着“蜀地的姜做成的齑(音‘鸡’,吃生鱼的蘸料)最好,可惜现在没有。”介象一听,画了个符,塞在竹竿里,让一位仆人闭眼骑上去,再一睁眼,仆人发现自己被成功发射到了成都的菜市场。买了蜀姜再飞回来时,厨子刚把鲻鱼切完。
这个故事是东晋炼丹家葛洪在《神仙传》里记载的,聂璜在《海错图》的一幅鲻鱼画像旁引用了这个故事,不过他手抖了一下,把《神仙传》写成了《神女传》。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