雀鹰:伏在窗外的杀手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8年第03期 作者: praying 

标签: 自然探奇   地球村公民   

在我生活的城市里,时常能见到一种鸽子大小的鹰——雀鹰。它行踪隐秘,我发现它往往不是靠眼睛,而是靠耳朵——当树上麻雀的叽喳声、喜鹊和灰喜鹊的吱嘎声突转急促、乱作一团时,很可能就预示着雀鹰来了!不过,此时抬头观望,可能看不到什么,因为视角、遮蔽物等种种因素,人往往不如群鸟“眼尖”,它们已经发现雀鹰,人却还得等上几秒才能瞧见。

实际上,雀鹰可以算这座城市中最常见的猛禽,每年除了6、7月的繁殖期,其他时间里,在公园、小区、工地、河边……到处都有可能看到雀鹰。春、秋迁徙季节,有时甚至会出现“抬头就见鹰”的盛况。而到了冬季,很多阔叶树的叶子掉光,遮蔽物减少,也更容易发现它们的身影。有些“留守”雀鹰还会固定居住在某个区域内,那就更好找了。

虽然雀鹰出场时百鸟皆惊,阵势唬人,但其实,喜鹊之类的鸟会被它吓一跳,却未必打不过它。很多时候,喜鹊、乌鸦和雀鹰发生冲突,被打得屁滚尿流的都是雀鹰,看得人心里憋屈:就这怂样儿,也好意思叫“鹰”?其实最初几年,我也纠结于此,不过渐渐地,我发现了一些规律:想看雀鹰潇洒狩猎、大开杀戒,一定要“慢”!

翻墙行动

说起第一次真真正正地看到雀鹰狩猎,是十八年前的事了。2000年2月中旬,我去天坛寻找长耳鸮,但既不知道具体位置,也不熟悉寻找方法,只能在偌大个园子里挨棵树排查。午后,园里空荡荡的,游人寥寥,而我始终毫无收获。

责任编辑 / 张瑜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