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两爬”天堂 斯里兰卡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8年第02期 作者: 周行 

标签: 动物世界   

对两栖爬行动物爱好者来讲,斯里兰卡堪称天堂。那里环境多样,“两爬”种类特别丰富,很多还是当地独有物种。去年秋天,我终于得缘前往“朝圣”,出发前还做足了功课,列出的目标足有数十条,但愿能用相机将这些心仪物种“一网打尽”。
高颜值的斯里兰卡竹叶青,是这里的梦幻物种。

雨林夜场,斗蚂蟥找小蛙

斯里兰卡之行的第一站,是西南部的辛哈拉加森林保护区。这里到处是溪流,还拥有岛上唯一的原始热带雨林,是寻找蛙类的绝佳场所。傍晚刚一到地儿,我就兴奋得想要拍个通宵。谁知保护区晚上不让进,这可让我犯了愁:蛙类可都是夜行动物啊。幸好在住地附近,我发现了一小片山谷,环境一点儿也不比保护区里差,正好可作夜间的“片场”。

斯里兰卡虽然只是个岛,但环境差异却相当大——由于中央高原阻挡,印度洋上吹来的季风只把雨水带给迎风坡,形成热带雨林,而背风坡则成了干旱地带。我们这次特意在三个区域,都选择了落脚点。

夜幕降临,山谷里像是开起了歌咏比赛,各种蛙鸣声此起彼伏。我刚开始循声找蛙,却先被别的动物盯上了——准确地说是叮上。山蚂蝗嗅出了人味儿,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,它们在头灯和手电光照下,密密麻麻昂首蠕动,看一眼就起一身鸡皮疙瘩。幸亏我之前做好了防护,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。

我一边与山蚂蝗缠斗,一边埋头寻蛙,先后找到好几种拟小树蛙。这类小型树蛙有很多种,有的一身翠绿,有的浑身布满疣突,还有的长着尖尖鼻头。但它们体长都不及2厘米,找起来不好发现,拍起照来也相当困难。想拍特写就需要靠得很近,而这些蛙模特又相当敏感,稍有动静就一个大跳逃离现场。每找到一只,都要反复尝试好几次,才能拍到满意效果。

琴头蜥,雄性发情时喉部会张开竖琴状的“咽垂”。

谁出怪声,终蒙青蛇垂青

次日天明,我终于进入森林保护区。按规定必须有当地向导同行,向导的职责除了指路、讲解,还有监督游客防盗猎。陪同我的是位老向导,对这里的动植物了若指掌。多亏有他指点,我拍到不少鸟兽,还有心愿名单上的琴头蜥——这种蜥蜴的雄性发情时,喉部会垂下一片“咽垂”,形状颇像竖琴。

责任编辑 / 矫天扬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