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年时的奇葩用品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8年第02期 作者: 嘉楠 孟凡萌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博物广知   

过年除了吃,还要用到很多用品。除了鞭炮、春联、门神画这种人人皆知的年货,各地还有哪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过年专用物?我们在《博物》杂志的官方微博上做了一次征集,网友们纷纷来了兴致,看看他们的爆料吧。

玻璃“声学”玩具

“集市、庙会上有一种玻璃吹制的玩具,有个大肚子,和一个细脖子。脖子顶端是开口。嘴含着开口不停吸气吐气,肚子的玻璃底就会发生形变,发出‘咯嘣咯嘣’的声音。湖北叫‘滴咚’,北京叫‘噗噗噔儿’,河南叫‘琉璃卟噔儿’,山西叫‘琉璃咯嘣’,云南叫‘嘣咚’。这种玩具还衍生出很多俗语,比如‘嘣咚嘣咚,及时买来及时送’;‘滴咚滴咚,拿钱来送’;‘琉璃卟噔儿,只玩一会儿’……意思都是说这种玩具很脆弱,拿来吹不了几下,底部的玻璃就会碎掉,买它基本等于白送钱给小贩。碎玻璃常被孩子吸进嘴里,很危险,现在很少有卖的了。”

—网友@xxxAssCream、@卡小睿、@BeF_Sunrise、@丁国钧

湖北 北京 陕西 山西 河南 贵州 云南

摇钱树

“我们这里把刚砍的整棵竹子,在枝条上挂上福字、彩绳、零钱、零食……称之为摇钱树,不过这几年这样做的不多了。也有人摘一段柏树枝条,插在装满米饭的碗里,把花生瓜子磕个裂缝,夹在上面,上面还得放钱、糖之类的。现在嫌麻烦,都买现成的塑料树了。”

—网友@家庭成分是地主@英俊A-ha
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 何长欢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