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金百炼始知坚 汉字中的金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7年第12期 作者: 宰予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

地质运动与天体撞击,使地球蕴藏了丰富的金属。人类对金属的发现与使用,具有划时代的意义: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、再到铁器时代,生产力翻了好几番。我国老祖宗是如何理解、使用金属的呢?汉字之中,可见端倪。

金之义:金属,黄金,铜

“金”在商代甲骨文中写作,上部为“今”,表音,下部为“火”,表意,指烈焰冶炼。在古汉语中,这个字可以泛指各种金属。

古人认为,金属中首推黄金,所以“金”字也可以专指黄金。《说文解字》对它有几句描述:“久埋不生衣,百炼不轻,从革不违。”前两句都是说黄金性质稳定,后一句则是说黄金顺从人意、易于加工,这是因为它质地柔软,延展性佳——所以判断是否真金,最粗浅的方法就是下嘴咬一口,看能否留下牙印儿。

不过,在商周之时,“金”字专指的金属还不是黄金,而是铜。如今存世的商代青铜器不少,可知当时铜的冶炼技术已经颇为发达。后来到小篆中,铜有了专门的文字,“从金,同声”。其实声旁“同”不仅表音,还有表意功能,即“与金类同”——铜与黄金,两者的颜色、硬度都颇相似。
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