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鳞龟
吸粘海石 名七实八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7年第12期 作者: 嘉楠 

标签: 动物世界   博物广知   

似龟非龟,似螺非螺,吸力强劲,口有磁铁。七鳞龟就是这样一种诡异的存在。
《海错图》是清朝康熙年间,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图谱。聂璜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。时代所限,书中记述时有夸张,但妙趣横生,深受清朝历代皇帝喜爱。现分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。

大概是不识数

三只鞋底子状生物趴在礁石上,每个生物的背脊上都有一排大鳞片。这就是《海错图》里的“七鳞龟”。数一数,还真是七个鳞片。聂璜说七鳞龟“生岛碛(音‘气’,浅水中的沙石)间,背甲连缀七片,绿色”。

这玩意当然不是真的龟,是啥呢?一眼可知,是海边礁石上常见的软体动物——石鳖。如果有幸见到真的石鳖,可以数一数它的背甲,你会发现一件事:明明是八片!说好的七鳞龟呢?

考虑到聂璜说七鳞龟是绿色的,中国最常见的、体色发绿的石鳖,就是“红条毛肤石鳖”了。这种石鳖的最后一块背板明显小于其他背板,难道聂璜没把它算进去?可虽然小,也是没藏没掖,一眼可见啊。算了,不给他找理由了,我看他就是不识数。

青岛海边的红条毛肤石鳖,最下面的是它的尾板,明显小于其他壳板。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/王辰
石鳖的结构

原始的贝类

石鳖属于多板纲,在软体动物里是很原始的。软体动物的祖先是没有壳的,后来在背上长出了简单的壳。然后壳越来越复杂,有的打着卷长,变成了螺;有的长成两片,变成了蛤蜊。
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