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残忆
文章出自:博物 2017年第12期
标签: 动物世界
这条山路,每年夏天我都会走很多次。每次走,就像在看大戏:蝽、蝉、螳螂、蝗虫、马陆、蛇……演员众多,角色各异,故事情节曲折跌宕,甚是精彩。深秋时节再来,主角换成了植物——它们夏日里多是作为舞台背景出现,现在则开始上演一年中最为多彩的视觉盛宴。而往昔的那些动物演员们,则匆匆老去,戏份越来越少。它们没有了往日的敏捷和激情,顶多每天只是追逐着阳光,懒洋洋地晒着日光浴。

走在熟悉的山间小路上,再听不到震耳欲聋的蝉鸣和车蝗、蚱蜢惊飞的“哒哒”声,也看不到山地麻蜥“抱头鼠窜”……仔细寻找,还能够发现一些小动物,不过它们更多以尸体的方式出现。所以,深秋进山,“尸”意盎然。在“寻尸”之旅中细数这些平静的残骸,总能勾起我对夏季山林的火热回忆。
棉蝗
棉蝗只要看过一次,就不会认错。超大的体型让它从众多种类的蝗虫中脱颖而出,雌性成虫能长到七八厘米长,而且非常粗壮。还记得刚入秋时,常能看到棉蝗十分招摇地出现在路面、石头和叶片上。哪里有阳光,哪里就很容易看到它硕大的身躯。因为个头大,所以即便死后,尸体也很容易被发现。


棉蝗有个非常霸气的俗称——“蹬倒山”,我估计这一方面由于它身强力壮,两条大腿有着惊人的蹬力,捉它时弄不好就被踢破手指。另一方面,有时棉蝗遇到危险,并不选择跳开或飞走,而是原地不动将后腿翘起,好像随时要给敌人重重一蹬。在这片山林的微观世界里,棉蝗是头号大力士,如果不用毒液等手段,很难有猎手能够直接通过武力搞定一只棉蝗成虫。凭借强大实力,棉蝗连这里最大的螳螂——中华大刀螳也敢对抗,当然,得是对方不太饥饿的时候。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