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人掌化外仙草辟邪秽
标签: 草木庄园


仙人掌,别名仙巴掌、神仙掌,原产于美洲,在我国华南、东南逸为野生,生于海滨荒地及石缝中。仙人掌为肉质灌木,丛生,枝茎扁平,倒卵状椭圆形,具刺;花单生,亮黄色,具多枚花被片;果实为浆果,倒卵球形,成熟时紫红色。仙人掌可栽作围篱,花可供观赏,果实酸甜,可食用。
流亡遗恨柔亦刚
特使终于在偏远海滨的小村外,找到了那个男子——身形消瘦,目光却炯炯如炬,光头无发,留着几缕长髯,原本只是四十余岁的年纪,面庞上却镌刻了太多沧桑。使者心里生出几分疑虑,终于还是开口问道:“尔可是今种和尚?”那男子沉默片刻,反问:“是平南王派你来的?我便是屈大均。”屈大均本是明末士子,清朝初年因反清复明而被通缉,他削发为僧辗转避祸,法号“今种”。这次平南王尚可喜派特使前来,却并非缉拿,而是试探。彼时平西王吴三桂已发起叛乱,屈大均曾前往投奔,受封官职。尚可喜想要试探的,是屈大均何以又离开吴三桂,来到了广东。
“有仙人之瑶草,惟龙洞之嘉生。展青鸾之羽叶,攒威凤之球英。子珠擎乎翠牚,侔蒸栗以芬馨。谅抗时而耀质,遥作对乎男贞。”屈大均对使者吟罢这几句诗赋,手指海滨的一丛植物道,“佳句所言,即是此物,其名曰仙人掌。回复平南王,屈某一如这仙人掌是也。”听了特使答复,尚可喜思量许久,终于领悟。仙人掌枝茎虽多刺,唯可自保而已,其心柔嫩多汁。屈大均之意,当是言自身并非残暴之徒,唯愿以明朝遗民身份,了此残生。实则屈大均已然察觉,吴三桂本意并非反清复明,而有自立的野心,于是他才返回了故乡广东。此后他再未参与对抗清廷之事,潜心向文,为明末英烈人物编写传记,也编撰了记述广东风物的志书《广东新语》——关于仙人掌的描绘,并赞颂之诗文,都收录于此书中。
南海奇珍守良宅
仙人掌之名,虽在汉朝时就已见诸诗文,但所指的却并非植物。汉武帝于建章宫内,设立了铜铸的仙人大柱,高二十丈,上置铜盘,以承露水,取而用于修仙,这铜盘的名字就叫做“仙人掌”。直到宋朝,本草学家苏颂把仙人掌的名字用于植物:“仙人掌,多于石壁上贴壁而生,如人掌形,故名之。叶细而长。”但这里所谓的仙人掌,大约是植株形如人手掌状,具体所指的种类已不可考,但肯定不是今天无叶而多刺的仙人掌。
仙人掌原产于美洲,明朝才引入我国,因形态扁平硕大,有刺无叶,被看作奇花异草。因宋朝时有“仙人掌”这个名号流传下来,也就借着自南海仙乡舶来之意,张冠李戴一直到了如今。民间也把仙人掌俗称为仙巴掌,因有仙名,对于此物也多有臆断和传说。一说仙人掌的汁液进入眼中,可致失明,人们愈发敬而远之;一说仙人掌肥厚多水,植于屋顶,可以避火;又由避火演变成可以辟邪,降妖除秽……其中只有一条切实可用:以多刺之故,植于田边,可防牛羊牲畜践踏田地。
责任编辑 / 王辰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