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蹄:奔跑的一指禅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7年第11期 作者: 卢路 

标签:

上期说了鸡胸鸭胸,这期咱们来说说马蹄——当然不是别名荸荠的那个马蹄(那个请看上期“果蔬志”)而是“咯哒咯哒”的马蹄,又叫马脚。其实严格来说,马蹄并不是马脚,具体怎么回事且听我细细道来。

马蹄声声,铁掌铮铮

如今大家习惯了汽车引擎的轰鸣,清脆的马蹄声只有去旅游景点,或是看古装剧才能听到了。仔细留意一下就会发现,马蹄声主要不是来自马蹄本身,而是蹄上的四只“铁鞋”——马蹄铁,又叫马掌。不过,马掌都是烧红了烙上去的,还要钉几个大钉子来固定,马难道不疼吗?

还真不疼。马蹄外面包裹着一层厚厚的硬壳,侧面部分称为“蹄壁”,底面部分称为“蹄底”。蹄壁和蹄底相当于我们人类的手指甲,由持续生长的角蛋白组成,内部没有血管和神经。对马来说,烙蹄铁、钉钉子相当于做个美甲而已,没什么感觉。

在野生状态下,马蹄每天的磨损都能及时长回来。而被人类驯化成劳动力的马儿,每天不是驮人、拉车就是耕地,马蹄损耗速度大大加快。在蹄子底部钉一圈铁掌,可以显着减轻磨损,还增加了马蹄的抓地力,帮它节省力气。

给马儿修蹄、钉马掌,在古代事关重大。“一个马掌钉葬送一个王朝”的西方谚语,就源自英格兰国王理查三世,相传1485年他战败身死,就是因为坐骑在战场上马掌脱落,把他摔下了马。每一匹马的马掌都是量身定制,而且4个蹄子的马掌都不一样:除了左右之分,马的两条前腿承担了60%以上的体重,因此前蹄较为宽大、浑圆,而后蹄则较窄、较尖一些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