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积粮,还是睡大觉?
鼠族的过冬之道
标签: 动物世界

林姬鼠这样的小型地栖鼠类,也在秋季大量囤积食物,储备的冬粮可达数公斤。
广积粮,“宅”过冬
收获季节忙不停
冬天来临之前,是收获的金秋。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初,东北小兴安岭的红松林里松子成熟,然后,如同下雨一般从树上洒落下来。这个时期对当地的啮齿动物极为重要,比如东北松鼠。这些小家伙甩着长尾巴,从早到晚不知疲倦,把地面的一个个松子塞进嘴里,接着在附近找地方刨个坑,把松子吐进去埋起来。东北松鼠通常会把松子埋藏在落叶下1~3厘米深的地方,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深度:太深,严冬土壤冻结后就很难取出来;太浅,松子就可能在落叶层中发霉。
在温带的松鼠科、鼠科啮齿动物中,相当一部分成员都选择不冬眠,而以储粮的方式过冬。它们通常挑选体积较大、热量高且保质期长的植物种子当作存粮,“仓储”方式则分为两种策略:分散贮藏,或是集中贮藏。

塞了满嘴栎树种子的岩松鼠。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/张瑜
树栖的松鼠,经常是把种子分散储存在多个贮藏点里。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随时随地掩埋,不用消耗太多能量搬运种子,可以在较短时间里大量收集。而且冬季存粮不放在一个地方,也分散了风险。缺点就是,松鼠的小脑瓜儿总会忘掉一些贮藏点,因此每次收集的存粮都要高于自己一冬的实际食量。而这些被埋起来却没被吃掉的种子,反而提高了发芽成功率,相当于松鼠为森林播种了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